天一亮,村里不少人也就准备上工了。
很多人都是不吃早饭,为了省点粮,毕竟现在家家户户都缺粮。就算是棒子面,在村里也是好东西了。
而能天天吃饱的,村里可没几个。
却也不奇怪,现在就是城里日子都不太好过,农村也就更难了。
秦顺才家,有个女儿在城里,时不时也能接济娘家,所以,日子也就比较好过。
秦淮茹的2个弟弟也越来越大了,现在也都能挣几个工分,加起来每天挣3个或5个工分还是可以的。
至于秦顺才两口子,每天挣的工分就更多了,秦顺才每天少说也能挣8个工分,有时能满工分,而他媳妇一般也能挣7个工分。
看到秦顺才两口子去上工,村里也有不少人打着招呼。
村里羡慕嫉妒的不少,但秦顺才两口子在村里的人脉也还不错。
而家里有闺女的,都琢磨着想让秦淮茹给介绍个城里的,不求能像秦淮茹这么滋润,比农村好就行了。
当然,也有心高气傲的农村姑娘想和秦淮茹攀比,不仅也想嫁个城里的,还要比秦淮茹过的好。
笑着和村里人打着招呼,秦顺才两口子也有些发愁,家里的粮又不多了。大队要下个月才发粮,唉,想想就愁啊!
话说回来,比起村里别家,其实已经很好了。
不说每天能吃饱,至少隔三差五的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的。
村里有些人早就断粮了,实在没办法了,也就和别人借粮,但这年代粮食在农村就是命,谁家也没余粮啊!
于是,肯树皮,吃草根,都可以看到。
好在秦家沟目前还没人饿死。
就工分来说,秦顺才家不是村里最多的,也只能说还行,但有个孝顺的闺女时不时接济一下,这么一来,家里日子也就好过了。
秦顺才是村里二队的,他媳妇是四队的,两口子不在一个大队。
不同的大队,分工也不一样。
有些工作是人人羡慕的,例如记分员,也就记一下各人的工分,可以说很轻松,也有耕地的,挑粪的,割猪草的,又苦又累。
又轻松,工分有多的工作,毕竟是少啊!
村里小学的老师也算轻松的,每天都能满工分。
大清早的,村里是不少人都去上工,很多都是没吃早饭,也有些是在家吃上一口,至于吃饱的,却是不多。
大家也只盼着年景能好一些,希望灾荒早点过去,能粮食丰收。
快到中午了,秦顺才还在田地忙着,只见他汗流浃背。
“顺才,你家闺女回村里了。”一个村民大老远就喊着。
而秦顺才一听,也是心中一喜。
闺女是个孝顺的,知道娘家困难,也就接济娘家。
在他看来,闺女对娘家的接济已经很多了。
村里嫁出去的闺女,接济娘家的可没几个,而能有他家闺女这样接济娘家的,村里可找不到第二个了。
当下,他也就回家去。
远远的,也就看到他家门口围着不少人,而院子里就更多人了。
走近了些,可以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女式自行车。
一眼就认出了,是他闺女的自行车,
回了家,媳妇,还有2个儿子,都是在家。秦淮茹这次回来当然又是接济娘家。
知道娘家日子不好过,秦淮茹也想着多接济点,当然,这也是何保国不反对,要是何保国反对,秦淮茹可没办法这样接济娘家。
这次,秦淮茹又拿了10斤棒子面来。10斤棒子面,放在村里真是不少了。
就见秦淮茹她妈眉开眼笑,早上还发愁家里粮不多了,这下多了10斤棒子面,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也是女儿嫁的好,娘家也能沾点光。
···
四合院。
今天傻柱的媳妇休息在家,也就多照顾下孩子。
秦淮茹回娘家去了,家里几个孩子的照看就落在傻柱媳妇身上了。
贾家。
坐在家里纳鞋底,贾张氏撤了撤嘴,也就秦淮茹不是她儿媳,要不然,她可不让秦淮茹接济娘家:哪怕家里有点余粮,也不该给儿媳拿去接济娘家啊!好在不是她儿媳。
至于马荷花,在农村也有娘家,但就从来没想过接济娘家。
“妈,家里粮不多了,你出去再买点高价粮...”
贾东旭躺在家里,他没了一条腿,大部分时间都是躺着。
贾家原本就困难,现在只能说更困难了。
毕竟马荷花现在还是个学徒工,农村户口没能迁到城里来,也就没定量,至于棒梗小当的户口,随马荷花,马荷花是农村户口,2个孩子也就都是农村户口,而马荷花是城市户口,2个孩子也就都是城市户口。
因此,贾家现在还是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靠着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当然远不够,就要买些高价粮才行。
然而,买高价粮也要钱,贾东旭出事之前是二级钳工,工资较高,马荷花在家接点零活,也能挣一些,但现在,马荷花进厂上班了,又只是拿着学徒工的18元工资。
贾东旭在家就躺着,啥也不干,至于贾张氏,好歹还能捡垃圾,虽然捡的不多。
再就是贾家也没什么老本吃了。
所以,现在就很难。
贾张氏想让院里众人帮衬贾家,却没人乐意。
现在,贾东旭让贾张氏出去买高价粮,却又不拿钱,摆明就是让贾张氏自己掏腰包。话说回来,贾张氏如今有些私房钱。
且不说贾张氏每天捡捡垃圾挣的,贾东旭在厂里出事,因为贾张氏去厂里闹,厂里还是赔了点,而钱却在贾张氏兜里。
贾张氏还有钱偷偷买止疼药吃呢!
止疼药吃多了有瘾,贾张氏对止疼药就有了点依赖了。
“那就拿几块钱给我。”贾张氏说。
“哎呀,家里也没钱了,你就先垫着。”贾东旭理所当然的说。
然而,一听这话,贾张氏可就不干了。
贾张氏可是把钱看的重,好不容易有点私房钱,她可不想拿出来买高价粮,自己多买些止疼药不香吗?
而贾张氏不肯拿钱出来买高价粮,贾东旭也是生气了。
于是,母子二人又吵了起来。
“那家里没粮了,都要饿死了,你还是回农村种田去吧!”贾东旭黑着脸,说。回农村种田?
贾张氏一听也是心中有些慌了。
她可不想再回农村去种田,就是在城里捡捡垃圾也比下乡种田好啊!
何保国皱着眉看着厨房里的煤球。
一早起来,发现厨房里又有几个煤球成了煤渣了。
虽说煤球煤渣一样用。
并且,家里的煤也不是太多,还是木柴多。
或许是家里孩子调皮把煤球弄坏了,何保国也就没太在意。
火炉子烧水,接着就忙起了早饭。
早饭也就一锅粥,加上家里的咸菜。
正在何保国忙着做早饭时,三大爷却急匆匆跑来。
“老何,院里出贼了。”
三大爷一跑来就语出惊人。贼?
何保国愣了下。
要说这院里,确实有些人手脚不干净,喜欢小偷小摸的,例如贾张氏,贾东旭,还有棒梗
“怎么了?”何保国问。
三大爷不可能无缘无故跑来说这话,那么,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没急着回答,三大爷目光扫视了下,然后就落在了何家厨房里的煤。
“你家的煤搞不好也少了。”三大爷说。
何保国:?
接着,三大爷继续说着。
原来,三大爷发现他家06一些煤球成了煤渣,他就称了下,发现重量不对,少了小半斤
煤球是有数的,要是少了个煤球,也就很明显了,但如果煤球成了煤渣,那么,少了点煤渣,却就难以发现。
但三大爷可是精明。
对于家里多少煤,三大爷是一清二楚,发现一些煤球成了煤渣,他也就称了下,然后就发现重量对不上。
少了小半斤的煤,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管怎么说,也是院里出了贼了。
听完三大爷所说,何保国也皱着眉。
本以为家里一些煤球成了煤渣是孩子调皮,现在来看,院里是出了个偷煤贼啊!三大爷家少了小半斤,何家却不知道少了多少。
毕竟何保国只知道个大概。但应该也不会少太多。
那么,院里别家是不是也少了?
院里十几家,要是每家都少了,加起来也是不少的煤了。
这年代煤也不便宜,并且,买煤也要煤票。
“你去老易他家看看,我去后院看看。”
想了下,何保国对三大爷说。一点头,三大爷也就跑去易家。
何保国则是去了下后院。
来到后院,就看到许家,刘海中家,还有傻柱两口子,都有一些煤球成了煤渣。
当何保国说了下情况,顿时,众人脸色都不怎么好。
“好在三大爷细心,要不然还没发现。”
“想不到咱们院里出了个偷煤贼啊!”“每家少了点煤,这加起来可不少。”
“不是小问题了。”
二大爷就嚷嚷着要开个全院大会。
要说是谁家孩子偷的,应该不太可能。估计是院里的某个大人所为。
而可没几个人像三大爷那么细心。
就算意识到自家的煤少了,却也不确定少了多少。
但各家的煤渣都多了,而三大爷家的煤又确确实实的少了小半斤。
已经是很明显了。
估计偷煤贼少说也成功偷到了几斤煤。几斤煤可就不是小事了。
“要不然先别声张,咱们留意着点,来个人赃并获。”何保国考虑了下,说出了他的看法大家多留意点,逮到偷煤贼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也可以设个局。
“用不着这么麻烦,直接开个全院大会,肯定能把这偷煤贼揪出来。”二大爷说道。
对于开全院大会,二大爷一直都很积极。
接着,二大爷就去找老易和三大爷。三个大爷商量了下。
最后,决定开个全院大会。
何保国就很无奈。
按他的意思是大家多留意点。
并且,何保国心里还有几个怀疑对象,这也就能有些针对。只要不动声色,有点耐心,逮到偷煤贼不是多难。
然而,开个全院大会,偷煤贼会主动承认错误吗?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至于集思广益,通过院里大会把偷煤贼揪出来,何保国不看好。
然而,刘海中这胖子都开始通知院里住户一会儿开会了。
在吃早饭前,先开个会。
三大爷家八仙桌被搬到了院子里。
这一大早的就开全院大会,也让人惊讶。
另外,不少人也是抱怨着。
毕竟大家还要忙着做早饭呢!
要是没什么事,大家对全院大会也比较积极,毕竟这年代娱乐匮乏,院里开个会也比较热闹。
但这一大早就开会,还是影响了大家。
不过,二大爷通知到各家了,这个会还是要开的。
而开全院大会,每家都至少要有一个人参加。
有时间,院里的人也就都参加,但像现在,好几家就只来了1个人。
像贾家,就贾张氏一个人来。
“今天一早,我发现我家不少煤球都成了煤渣,于是,就称了下,结果发现重量不对,少了小半斤,显而易见,这是遭贼了,而我去了老何他家,他家也有煤球成了煤渣,之后,发现一大爷家,二大爷家,许家...都出现了这情况。”
三大爷面色严肃地说着。
随着三大爷的话一出,院里就一片哗然,不少人都是坐不住了。
“对,我家也有些煤球成了煤渣。”
“这偷煤贼也太坏了。”
“偷个煤球容易发现,把煤球弄成煤渣,抓一把煤渣,也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是谁这么缺德?”
“不知道是谁干了这缺德事,不是三大爷说,我也没发现呢!我家现在都没煤球了,全成了煤渣,还以为是我家棒梗调皮,在家还打了孩子~”贾张氏一拍大腿,也骂着偷煤贼
一时间,贾张氏的骂声盖过了众人的声音。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贾张氏。不是没人怀疑贾张氏。
何保国也怀疑贾张氏。
看贾张氏这样子,或许是装的。
不过,既然贾张氏说这话,那么,贾家的煤球估计都成了煤渣了。
而随着你一言我一语,也就确定各家都有煤球成了煤渣。
区别只是谁家的煤渣更多一点。
也有人觉得可能是谁家孩子不懂事。
但这次全院大会想揪出偷煤贼显然失败了。何保国真想骂人。
这么一搞,偷煤贼短时间还敢再出手吗?就是设个局,偷煤贼也不一定会上当。
若是就何保国一个人留意,他可没太多精力。
要是这次的全院大会没开,偷煤贼肯定还会继续偷,大家再多留意一下,逮住偷煤贼肯定不难。
至于现在,闹心。
让三个大爷和稀泥还行,破案?就是为难他们。
忙着吃早饭,上班上学,所以,这会也就开不长,没多久就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