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粮票,坐不住了(2 / 2)

别人背后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这年代家里2辆自行车,别人背后不说才奇怪呢!

只不过,家里有2辆车,这以后别人来借车,不借就有点不好。当然,也不会随便去别人家借自行车。

这就像别人家来亲戚了,一般都不让孩子过去,不然就不懂事。不过,也要看情况。

就说南锣鼓巷,不同的大院,院里的情况也是不太一样。因此,有些大院的规矩大,有些大院就没多少规矩。

买辆自行车引起不少人围观,这也在何保国两口子意料之中。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但随着时间,买辆自行车就没必要大惊小怪了。

例如到了60年代,买辆自行车就没这年代引起的轰动大。而到了70年代,有辆自行车更没什么好惊讶的。

时代在发展。

围在何家门口的人却不见少,当一些人有事走了,却又有人跑来看。所以,看着人就没少。

不少人和何保国两口子聊着,七嘴八舌。

随着时间,院里孩子也多了,却是红星小学放学了。接着,就是轧钢厂下班了。

当傻柱下了班回到大院就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他家门口。这就让傻柱疑惑了。

因为一大群人围着,傻柱没看到秦淮茹的自行车。但随着走近,傻柱也就看到了。

“爸,我们家又买自行车了?”傻柱也惊讶不小。这可不是路边大白菜,而是自行车啊!

傻柱他也实在没想到,毕竟家里可是有辆自行车的,竟然又买了一辆。

何雨水这时激动地围着女式自行车转。

“嗯。”何保国。

一看是女式的自行车,傻柱就知道肯定是买给秦淮茹的。傻柱他也想要自行车啊!

傻柱想到他结婚了就能有自行车,但一想到结婚,林桂花那丰满的身影就浮现在他脑海中。

一时间,傻柱脸上就多了些纠结。

且不说傻柱心中的纠结,也下班回到大院的老易,阎埠贵,还有许富贵,也都看到了何家新买的女式自行车。

刘海中今天看来又要很晚才能下班。

“老何就有点不会过日子了。”老易心中暗道。

在老易看来,何家就不该买这女式自行车,毕竟有辆二八大杠了。

三大爷很是羡慕,他做梦都想有辆自行车,结果,何家都2辆自行车了,他却还没有。许富贵心中就不爽,他是见不得何家好。

不过,虽说喜欢和何保国较劲,但让许富贵也给媳妇买辆女式自行车,他可不买。买辆自行车是买路边大白菜吗?

也不是许富贵真买不起,只是没必要。

就像老易,他也有钱,买得起自行车,但他却不买。

看到何家2辆自行车,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不会过日子。

当院里院外不少人都在背后说何保国两口子不会过日子,对何保国两口子也会有些影响,不过,何保国却无所谓。

等以后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这些人可就要傻眼了。

以后,有钱买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但自行车票却不容易得到。

就是轧钢厂,1年也不会有多少自行车票。

但何保国却不好说出来,而他就是说了,大家估计也不信。现在,就随便这些人背后说了。

等傻柱结婚,还会给傻柱他买辆自行车呢!

而傻柱现在有对象,结婚也快了。

至于结婚证,现在很多都是先结婚个几年再领证。....·....·......·

城里的夫妻领证的多,而农村如今领证的夫妻就比较少了。在农村请人吃一顿,热闹热闹,也就算结婚了。

就是傻柱愿意拖,林桂花的父母也不可以答应。

何保国也就打算下个月选个好日子,让傻柱和林桂花结婚。....

三大爷两口子在家吃着晚饭。

“老何也真舍得,竟然给他媳妇也买了辆自行车。”

三大妈说。

随着三大妈也上班,三大爷家是越来越好过了,毕竟是双职工家庭。这年代说到双职工家庭,可都要高看一眼的。

不过,三大妈上班时间毕竟还短。

“明年咱家也买辆自行车。”三大爷就说道。

看到贾东旭都有自行车,许富贵也有,而何家更是有2辆,三大爷眼红啊!考虑到家里现在的存款,三大爷觉得还是明年再买自行车为好。

对于老伴的‘买自行车计划’,三大妈并无意见。然而,三大爷两口子却不知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明年开始,先是买什么都要票,接着,几年闹荒,不饿死就算好的了。要是知道三大爷的想法,何保国肯定要说他60年代再买自行车吧!

接下来几年日子都不太好过,三大爷买自行车?买得起也肯定舍不得啊!但此时,想到明年买自行车,三大爷两口子就期盼着。

三大爷家孩子听着,也都盼着家里能早日买自行车下。。

上着班,何保国忙了一阵,刚闲下来喝口茶,2个徒弟也就般勤的跑来给他倒茶。“师傅,您消息灵通”李奎海嬉皮笑脸着。

看着牛大勇和李奎海,看出是想问什么,何保国也就竖起了耳朵。让何保国没想到的是,他这2个徒弟竟然也听说了粮票的事。

虽说明年才出现粮票,但已经开始有了风声。

就连牛大勇和李奎海也听说,可见已经很多人听说了。

何保国他的消息也的确比较灵通,早在上个月,他也就听说了‘过段时间’可能要发行粮票。

如今粮食紧缺,国家当然就需要有计划农村成立合作社是一方面。

至于粮票,就和定量有关了。

城市户口都会有定量,又根据大人小孩,学生,工人,军人,教师等,定量也就有所不同。

当然,现在也只是传,国家却还没正式下发。

“粮票迟早会发行,至于还要等多久就不好说了。”何保国对徒弟说。随着粮票的出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也就大了。

所以,现在能把户口转到城里还是尽快吧!

关于粮票,何保国在四合院也就和家里媳妇聊聊。

秦淮茹也没声张,而她很庆幸早早把户口转到城里来。

如今没个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作,还想把户口转城里来?想多了。远不是秦淮茹迁户口那时了。

就像三大妈找工作前迁了户口,也不太容易,为了迁户口还找关系送礼。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粮票?听谁说的?真的假的?”

院子里,几个大妈坐在小板凳聊着天,就有人说到了粮票。贾张氏这时也是坐不住了。

以后买粮食还要票?没粮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而粮票是城市户口定量供应?

这么一来,农村户口在城里日子可咋过?要知道,贾张氏她现在还是农村户口。

不只是贾张氏,她儿媳马荷花也是农村户口。

而这年代孩子户口随妈,所以,马荷花的2个孩子棒梗小当也就都是农村户口。

“很多人都知道了,不像是假的,没准下个月就要开始了。”

“这么说还是要把户口转城里来。”“农村户口有田分。”

“真有了定量,谁还在乎农村那点田?”“也没下发个公告,谁知道真假。”

几个大妈各有看法。

贾张氏就没心情和这几个大妈聊了,她打算去街道办问一下王主任。街道办主任的消息肯定比院里众人灵通,也更靠谱。

如果真要出现粮票,她肯定要拉着儿媳一起把户口转城里。

站起身来,贾张氏也就往院外走去。

此时,贾张氏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一直保留农村户口,就是贪农村给她分点田,但她又不愿意在农村种田,现在来看,搞不好她是因小失大了。

院里的不少人也是看到贾张氏急匆匆出去。“一大妈这是干啥去?”

“老易媳妇这是去哪?”“荷花,你婆婆这去哪?”

有好奇的,也有猜到贾张氏是去街道办的。

像人老成精的老太太就猜到贾张氏这肯定是去街道办。秦淮茹也是猜到了。

虽然还没正式下发通知,但粮票的事却传的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假的。就说南锣鼓巷,以往聊的最多是公私合营,农村合作社等。

如今,全国的农村合作社已超过了50万个之多。

国营单位没太大变化,公私合营的占比越来越大,个体户越来越少见了。

但现在,南锣鼓巷却很多人都在谈粮票。

民以食为天,这年代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四九城里可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农村户口,要是以后买粮要票,而城市户口才有定量,当然很多人就坐不住了。

首先,城里是农村户口的都坐不住了。

就是城市户口,也许家里有人是农村户口,也许有身边亲威朋友是农村户口。老太太也发愁。

虽说国家养着她,但现在负责照顾她的是贾张氏。贾张氏现在可是农村户口。

要是贾张氏的日子都不好过了,老太太的日子能有多好?

但也有些人不愁,例如三大爷家,三大爷两口子都是城市户口,而三大爷家孩子户口都随三大妈,当然也就都是城市户口了....

再就是何家,何保国和秦淮茹都是城市户口,家里孩子也都是城市户口。看秦淮茹现在就一点不愁。

老太太心中一叹,秦淮茹要是照顾她就好了。也怪何保国,老夫少妻的。

出了四合院,贾张氏就前往街道办。来到街道办外,贾张氏就看到不少人。都是来找王主任打听粮票的事。

也有人来街道办是想迁户口的。

农村开了证明,街道办也开个证明,户口也就可以迁到城里了。然而,街道办却卡着。

总之,现在想把农村户口往城里迁就是千难万难。

一大群人堵在街道办门口,却被街道办的几个小脚大妈拦着。

贾张氏跑来也没能见到王主任。

见不到王主任,贾张氏也是不走了,就在街道办门口一坐。

没多久,贾张氏的儿媳马荷花也是来了。

在街道办门口一坐就是2个多小时,贾张氏终于是见到了王主任。一见到王主任,贾张氏就问起了粮票。

“这事上头还没下通知,但应该错不了。”王主任说。

别人说,贾张氏还可以不在意,但王主任这亲口说,她就不能不在意了。

等粮票出来就晚了。

所以,贾张氏当机立断,她要迁户口。

先让街道办给她开证明,她明天就回老家,让村里给她开证明。一切若是顺利,也用不了几天就能把户口迁到城里来。

有了迁户口的想法,贾张氏直接就和王主任提。

以往,贾张氏有说过傻子才把农村户口转城里来。

看到秦淮茹迁户口,三大妈迁户口,贾张氏背后可没少笑话,原来,小丑是她自己。王主任皱着眉:“现在农村户口想迁到城里来可不容易,你目前不符合。”

一听王主任这话,贾张氏就急了。

贾张氏很是不服气,别人迁户口就简单,凭什么轮到她就不符合了?

王主任有点头大,这贾张氏可是南锣鼓巷第一搅屎棍,也堪称南锣鼓巷第一泼妇。照顾老太太让贾张氏的名声好了点,但也只是好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