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的是,叛军的头领既不是孔有德,或者耿仲明,那二贼必然已经死了。
陈一敬名不经传,不知道是什么路数,但无论什么路数,都不会比孔、耿更难对付。
愤慨的是,剩下的陈毛二贼非但勾结后金,还勾结倭寇,忒不要脸了。
那可是为害百年的倭寇呀,大明上下没有不痛恨的,与之为伍简直愧对祖宗。
不过细想一想,反正投鞑已经猪狗不如,虱子多了不怕痒,倒不差这一项,也就理解了。
疑惑的是,为何不先打下城池,再对付叛军呢。
在众将看来,一方面,济州城的城墙简直形同虚设,随便搭个梯子就攻上去了。
另一方面,济州军是弱旅不假,却也是地头蛇,还有一两万男丁帮忙呢。
等那边打起来,这边发动乡勇在后面使坏,多少有些棘手。
怎么看都是先破城,再以城池为根基以逸待劳,为上上策。
陈子履哪会不知这一点,肃容道:“书中有云,‘战争是政治的的延伸’,咱们不能光看眼前得失,还得考虑全局,还得考虑国事。不合时宜的胜仗,有时比败仗还要愚蠢。”
接着,他讲起现下破城对大局的危害。
济州城和登州城一样,都是临海而建,想要围个严严实实是不可能的。
别说明军只有一千三百名战士,两三百民夫人,就是人数再多十倍,也没法阻止赵范日和部分百姓逃跑。
他们逃回本土后,肯定会大肆宣扬这边跋扈,或者捏造一些惨事来诋毁这边的名誉。
指不定会这样说:明军勾结倭寇欲大举进攻高丽,正在赶来的这批就是援军。
到时破城已成事实,互相又没有沟通的办法,极难辩解。
高丽国主顶着黄台吉的威胁,还能保持对大明的恭谨,是很难得的。
倘若因此而惹得群情汹涌,高丽国彻底倒向后金,那就亏大了。
所以必须先干掉“倭寇”,抓到陈一敬、赵范日、崔正恩等人,拿到他们勾结的切实证据,才能动手破城。
这个步骤很重要,绝不可以弄错。
众将听得连连点头,少一个藩属,多一个敌人,硕士确实大。事关合纵连横,不可以不慎重。
甘宗彦一时没反应过来,忍不住问道:“抚帅前几天还说攻城来着?那是……那是……”
“哈哈,哈哈!”
陈子履爽朗大笑:“吓唬他们的。要不然,怎么拿到马匹和粮食呢?就是赵范日一毛钱不愿意给,咱们也不能破城呀。幸好他们够弱,自觉一击也扛不住……这招可不能外传,要不下次就不灵光了。”
众将听得哑口无言,纷纷暗想:“抚帅果然是读书人……可真奸呀。”
周文郁则一直苦恼,政治什么延伸来着,这句话到底出自什么书,我怎么没看过?
就这样,陈子履一声令下,明军说干就干,立即拔营启程,向表善寨方向撤退。
众将有了明确的目标,人人尽心尽力,手脚很快。
还没到正午,大军就后退了二十余里,与济州城脱离接触。
赵范日站在城头,是看得既高兴,又疑惑。
这两天他花了好多银子粮食,才终于两千壮丁武装起来,还想着后金援军一到,就大干一场呢。
怎么就跑了?
追还是不追?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