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商誉卓著有口碑(2 / 2)

后来莱州解围,四乡残破不堪,百姓嗷嗷待哺,什么都缺。

于是陈子履按图索骥,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向“临清义商”们采买了不少东西。

有粮食、耕牛、生铁、药材等大宗行货,也有火药、硫磺等黑市私货。

用来恢复耕种,上山熬硝,或者打造震天雷、火铳和火箭。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三四万两。

这都是好不容易缴获的银子,用一分少一分,所以陈子履非常吝啬。

谈价的时候,按行情往下压了两成,没留太多利润。

硬说对面得了多少好处,那便是没有赖账,货一运到莱州,便马上结款罢了。

不料就这一点信用,竟博得一个“商誉卓著”的口碑,真是意外收获。

由此推之,德州商客似乎也想搭上这条线,一起做买卖。

一万两是敲门砖,在巡抚的小本本上,先留个名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嗯,差不多了。”

陈子履问了几个善人的来历,不是药行,就是绸缎行,全都是正经行当。

想来想去不觉有异,于是将单子收下,同时用AI归类存档,以免不慎遗失。

又问起一路的奔波,唏嘘了几句,便各自回房歇息了。

第二天,陈子履接见了王来聘、徐彦琦等人。

果然和印象中一样,除了王来聘,其余全是大大咧咧的粗人。

讲话、做事都不太带脑子——状元也强得有限。

陈子履是一个头两个大。

其实吧,做武将识不识字也不打紧。

可这些人就是因为不识字,才在殿试落了榜,好不容易闹得一次重考的机会。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该发奋努力了。

不说熟读四书五经,最起码找个先生,指点一下兵书,强记几句应付差事。

哪知他们忙了一年,竟没有半点长进,也不知道是没努力,还是努力了没记住。

换句话说,不是心高气傲不识时务,就是脑子不好使。

得亏主考官是倪元璐,比一般老学究更懂变通。

换了另一个死脑筋,通通给他们刷下去,恐怕又要闹得京城哗然。

陈子履知道火铳营讲究脑子,可不能让这些人来带,推了两天。

王来聘等人却非常执着,天天到巡抚衙门守着。

话里话外,皇帝吩咐过要杀敌报国,请抚台尽早安排差事。

陈子履没法子,只好扩充抚标营编制,在左、中、右三营里,硬生生分出一个专用冷兵器的前营。

这样就多出一个领营游击,一个中军都司的位置,正好安排状元和探花。其余几个则领千总职。

抚标营三千人是规制,朝廷只发这么多军饷,不能更改。

于是就变成了三个火铳营各八百士兵,前营六百人。

王来聘等人自然欢天喜地,齐齐到募兵处挑人练兵。

哪知才过一日,王来聘又来衙门请教,为何别的营八百人,独独前营六百人。

陈子履没好气道:“因为你们是精锐,人数自然不能太多。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