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陈子履所说,崇祯特地派谢三来宣旨,确实用意颇深。
亲眼见识震天雷、火箭炮的威力,也是皇命之一。
倘若当真如奏报所说,崇祯皇帝打算命工部尽快仿制,供九边御寇,以及陕西平叛使用。
是以一到莱州火器局,谢三就仔细看了几样实物,印象颇为深刻。
其中,震天雷上的导火索长一寸,外层用麻绳缠绕,内层是棉线包裹的黑火药芯。既防风又防潮,做工相当精细。
可想而知,做起来必然极费心力,很耗时间。
做一根打赏五文钱,似乎并不多。
然而当他走进工坊的一个小院,看着做了一遍,又不禁瞪大了眼睛。
只见王二狗双手上下翻飞,麻利地使用各种工具,才花了两刻钟,就做好了一根。
剪下来检验,和震天雷上别无二致。
换句话说,一个熟练的工匠,一个时辰能做四根。
一天按七个时辰计,那就是二十八根。
谢三掰着手指算了算,一天140文,一个月就是三两多,一年就是四十两。
好家伙,快赶上他这个锦衣卫千户了。
怪不得王二狗容光焕发,养家之余,还有余力藏私房钱。
想到这里,谢三不禁微微有些芥蒂。
要知道,他可是熬了二十几年苦差,才从总旗晋升为百户。
又恰逢广西的奇遇,借着陈子履的东风,才一步跨越到锦衣卫千户的高位。
一个搓麻绳的工匠,竟和堂堂五品官比肩?
莱州火器局五百多名工匠,每人四十两,一年就是二万多两了呀。
想到这里,谢三忍不住暗中忖度:“计件发钱的规矩,似乎颇有可取之处。可这钱给得……似乎有点太多了吧。工匠拿多了,天家岂非拿少了?”
陈子履看出他的疑惑,也不开口辩解,向左右吩咐了两句。
然后迈开脚步,邀请钦差前往校场一观。
“火器局也有校场?”
“那是自然。”
陈子履在前引路,一面介绍大街两侧的各个院落,一面聊起研制潜水船,以及赶造三百发火箭的壮举。
当然,言辞中不免偷龙转凤,把孙元化的三分功劳,夸大到了七分。
既为完成徐光启、孙承宗所托,保住“孙提举”的一条小命,又为隐藏自己的光芒,莫要太过惹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陈子履还是懂的。
谢三听得连连点头,直叹工匠此役有大功劳,不可或缺。
到了地方,又再次感到新奇。
只见校场的另一头,成排成列地摆了很多草人。
不少草人身上都套了破烂甲胄,这是模仿两军对战时,官兵要面对的敌人。
地上还用白粉描上了直线,写上了数字。
谢三估算了一下,那些字代表着距离,数字越大,距离越远。
这时,杜存义呈上几枚震天雷,请钦差一观。
陈子履拿起其中一枚,解释道:“这是竹壳震天雷,四个月前所造……这是尝试以铁为壳……这是带上了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