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看错了!?”
朱由检把奏报放在桌上,用手仔细抹平,很耐心地全部看完。
觉得不太保险,又回头逐字逐句地复核,试图找到含糊其辞,或者前后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拟”、“或”之类的字眼,或者其他明显有问题的语句。
心里想着,只要当真打了胜仗,一切都好说。
哪怕缴获夸大了五倍,歼敌夸大了十倍,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料翻来覆去,愣是没找到一处疑点。
奏报里写得明明白白,莱州守军伺机出战,先全歼叛军炮营,再击败孔有德的精锐骑兵。
最后,强行攻破叛军东大营,吓跑西大营援军,追击二十余里。
黄龙麾下的尚可喜、金声桓亦伺机出动,沿途截杀溃兵,一举收复黄县。
整场战役共歼灭四万余人,其中斩杀七千余人,俘虏三万余人,解救老幼妇孺六千余人,数字精确到零头。
陈子履甚至缴获了一本花名册,上面记载着九万余叛军的籍贯、姓名和伪职。
也就是说,半年来俘虏的所有匪兵,全都能依照花名册核对。
加上前面的两场大胜,计有伪都元帅李九成、伪都督孙龙、伪总兵郭希成、杨希贤、李国良等十几个大头目,等待押解进京论罪。
陈子履领衔上捷报,东江挂印总兵黄龙、莱州知府朱万年等几个文官的附署。
一句话,真的不能再真,堪称捷报的典范,没有半点可疑。
“好!好一个陈子履!”
朱由检猛地长身而起,向还在发愣的几个阁部重臣,扬起了手中捷报。
激昂亢奋的脸上,满满的骄傲之色。
“当初中旨调陈卿平叛,那么多人唧唧歪歪。说什么体统、规制,太年轻不可接连超擢云云。哼哼,还好没听他们的。朕乃九五至尊,朕的眼光,怎么会错。”
想到这里,朱由检忍不住畅快大笑:“莱州军民以一敌十,大获全胜!痛快,痛快!”
周延儒最先接过捷报,看完前面几行,便不禁欣喜若狂。
因为陈子履在捷报里提到,这次大战莱州军以寡敌众,全赖孙元化带着数百工匠日夜赶工,做出了三百发威力惊人的火箭炮。
尽管比不上运筹帷幄的主帅,也算戴罪立功,稍稍弥补过失了。
只要孙元化罪不论死,那他这个举荐人的责任,无形中就减轻了大半。
首辅的位置,暂时不用挪动了。
轮到温体仁,心中却是莫名的烦躁。
因为这场仗打得实在太好了,歼敌多,损失少,堪称完美。
陈子履的功劳本就耀眼,加上这场大胜,更是光芒四射,难以掩盖。
莫说巡抚登莱,就是巡抚山东都够用了。
年纪轻轻就取得这样的功绩,再过几年,岂非要荣登阁部,位极人臣?
还有,极力为孙元化脱罪,到底是什么意思。
受孙承宗之托?还是故意向周延儒、徐光启示好?
或者,陈子履本来就是周延儒的人?
偏偏捷报里又特地提及,谢陛筹集粮饷得力功不可没,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