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来到昌邑,距离莱州只剩下一百里,实在找不到理由磨蹭。
众将七嘴八舌,都说莱州城是死地,万万不能去。
唯有杨御蕃慷慨激昂,坚称莱州也是一座坚城,守个上几个月,不在话下。
各路援军都在驰援的路上,每多守一个月,就多聚集几千,甚至上万友军。
叛军毕竟没有地盘,长期耗下去,一定是明军必胜。
“说是这么说,就怕咱们守不到那时候。”
“怎么会呢?前几年,我父才修缮过一次莱州城墙,没有那么容易失陷。”
杨御蕃争辩一句,转头面向陈子履,单膝跪下:“兵宪,我军坐视府城失陷,是死罪呀。”
众将看向陈子履,希望主帅拿个好主意。
陈子履背着手研究了半天,想了七八个主意,忽然猛地一拍大腿。
“救,当然要救。孔贼打莱州,正是咱们立功的大好机会。”
众将再次面面相觑。
天津总兵王洪忍不住问道:“敢问兵宪,这是怎么说的?”
“本宪已有破敌妙计。莱州城下,便是孔有德的葬身之所。”
陈子履背着手,慢慢踱到众将之间。
“当然,昌邑城是聚粮之所,也很关键,不能丢失。本宪决意兵分两路,一路固守昌邑,一路驰援莱州。现在开始表态,想去莱州的人,向前一步。不想去的,退后一步。”
王洪连忙问道:“敢问兵宪,是什么破敌妙计?”
陈子履摇头道:“此乃机密,说出来就不灵了。”
“这……这让大家怎么选嘛。”
众将纷纷摇头,觉得主帅这样太过儿戏了。不把破敌之策说出来,大家没法选啊。
陈子履叹道:“细作很多,本宪不得不防。诸位莫慌,你们奉本宪之命留守昌邑,也是大功一件,大胜之后,本宪不会忘了你们的。”
说完,便侧过身挡住其他将领的视线,向吴三桂猛眨眼睛。眼神中带着一丝鼓励的味道。
吴三桂追随陈子履几个月,对陈子履的一些小动作,已经很熟了。
看到这个眼神,立即想到这里面必有猫腻。
于是毫不犹豫地大步向前,大声应道:“关宁军就是来平叛的,既然叛军在前,我部如何会后退。”
左良玉本来不太想去,也认为吴三桂不会愿意去。
然而,当他看到陈子履的小动作,还有吴三桂的反应,立即改变主意。
吴三桂是谁,师承吴襄的人精啊,在趋利避害方面,这两父子冠绝整个大明。
没有好处的事,吴三桂是不会干的,更不会自寻死路。
左良玉打定了主意,却迟迟不表态,坐看众将一个个后退。
直到王洪在犹豫中后退一步,才猛地大步向前。
陈子履环视一圈,果然只有杨御蕃、吴三桂、左良玉愿意去。
于是一锤定音,当即宣布就这样决定,不改了。
然后说干就干,命令昌平、通州、选锋三营多带粮草,立即拔营启程,火速驰援莱州。
吴、左二人都大吃一惊,暗想这也太快了。最起码,先弄清楚妙计是什么,提前做好准备吧。
然而陈子履一直笑而不语,他们也不好意思追问,只好跟着中军一起开拔。
一路上,两人反复琢磨一件事,自己会不会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