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日行百里的高招(1 / 2)

在出发之前,陈子履就用AI辅助,定好了驰援路线,还有每日的行程。

两营五千精兵,必须赶在一月下旬抵达德州。

然后开始扫荡临邑、青城、新城一带的叛军,给孔有德施加压力。逼迫叛军放弃围攻登州,返回济南、青州两府防御。

如此,就能从容等待各路援兵集结,把叛军消灭在济、青一带。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每天最少行军五十里,甚至六十里。

吴三桂和左良玉均直呼不可能。

如果只走两三天,日行六十里当然不成问题。

可宁远到德州有一千三百多里,二十天走完,怎么可能吃得消。

就算人吃得消,马也吃不消。

夏天尚且不行,更别提现在是冬天,日短夜长,一天只能当半天用。

陈子履却很不以为然。

且不提后世的军队,单说对面的后金军,每日行军就不止一百里。

崇祯二年末,后金军从通州出发,四日赶抵永平,每天狂奔一百五十余里。

而且抵达之后,第二天立即攻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永平。

大家都是人,都在冬天行军,凭什么鞑子做得到,明军做不到?

莫非鞑子在敌境行军,比明军内线行军还舒坦?

大家还没习惯,做不到日行百里,至少先从日行六十里练起吧。

否则下次鞑子入寇,大家赶都赶不上,如何与之交战呢?莫非每次都“礼送出境、下次再来”吗?

至于马吃不消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那就是谁都不许骑马。然后夜里猛给干草精料,维持战马不掉膘。

陈子履还提醒吴、左二将,孔有德的教训历历在目。

入关后,必须严格约束军纪,绝不允许士兵欺凌百姓,更不允许烧杀抢掠。

无论对方是缙绅,还是普通百姓,都不行。

否则沿途州府不卖粮食,不卖马料,大家就没法赶路了。

吴三桂和左良玉没法反驳,却也非常不服气。

因为在大明行军,就是那么难,不是主帅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关键不在于脚力,而在于粮草供应。

比方说中午路过一个县城,是扎营呢,还是不扎营呢?

不扎营县城不管饭,扎营就浪费半天。

有时地方官故意推搪,非要一直拖,拖等到第二天午后,才不情不愿地送来粮米。

偏偏不能去催,否则城门一关,往上报一个匪兵过境,悍将纵兵劫掠,就有得官司打了。

花钱买?

五千个士兵,近两千匹骡马,走起路来,就是一个吞金巨兽。

就算省着吃,每天也要消耗100石大米,200石豆料,折合四百两银子。

倘若不靠沿途州府供应,光靠自己出钱买,能买几天?

还没走到德州,口袋就空了。

吴、左二将忍不住在心里念叨,陈帅勇则勇矣,却太年轻,太没经验了。

等入了关,没有孙阁老追在屁股后面喂粮草,就知道行军有多难了。

于是,前三天分头约束兵丁,老老实实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