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直奔锦州立奇功(2 / 2)

如果没有宁锦防线的四百里缓冲,单凭一道雄关,是绝对挡不住建奴的。

这和自古守江必守淮,是一样的道理。没有缓冲之地,连长江天险都守不住,更别说山海关了。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对锦州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是次日启程的时候,抱怨一下子少了很多,一个个咬紧牙关,拼命抽打着胯下快马。

又两日,众人抵达宁远卫地界,沿途气氛愈发紧张。

官道两侧,还有地形险要之处,全是新修的碉堡。密密麻麻的,走一会儿便遇到一个,大大小小,有几十个之多。

每到一处就要验一次关防文书,花费不少功夫。

到了宁远卫,陈子履进城换了关防,又径直前往蓟辽督师署,投帖拜见孙承宗。

孙承宗看到帖子,不禁大吃一惊,暗叹来得好快。

燕京的公文才刚刚送到,人后脚就到了。

他匆匆来到前厅,才终于确认来者不是细作——他见过陈子履,否则真不敢相信。

“学生参见老宗师。”

陈子履是孙承宗门生的门生,也就是孙承宗的徒孙,按例以师承称呼,不叫官职。恭恭敬敬地叩首行礼:“学生代恩师,问您老人家好。”

“都是自己人,无须多礼。”

孙承宗将陈子履扶起,寒暄了几句,很快转入正题:“你如此着急赶来,可曾想过,该如何收拾锦州局面?”

陈子履道:“学生唯有二条,一不追责,二有援兵。”

孙承宗苦涩道:“长山一战,折损四万余人,宁远再也凑不出援兵了,只能等关内的客军。子履你当知晓,就算保定、天津等地的客军来了,亦只能留在宁远和山海关,不能去锦州冒险。”

“学生知道。学生的援兵,是老宗师您。”

“我?”

“没错。只要您给学生一句承诺,学生便有七分把握。”

孙承宗奇道:“什么承诺?”

陈子履犹豫半晌,才终于鼓起勇气,接着往下说:“学生求老宗师答应,上书为祖大寿求情……”

接着,他把对崇祯说过的那一套,重新又搬了出来。

孙承宗听得眉头紧皱,暗叹陈子履的思路之诡异,有点太过离奇——对黄台吉使反间计,这也太狂妄了。

然而他仔细想想,就算黄台吉不中计,对锦州而言,似乎也没什么损失。

唯有一条,倘若祖大寿没有罪,那么有罪的人是谁呢?

打了败仗,总得有人来背黑锅吧。

把祖大寿摘出去,便只剩坐镇锦州的丘禾嘉,还有坐镇宁远的自己了。

孙承宗沉吟半晌,才苦涩地点了点头:“老夫是辽东督师,大凌河之败,责无旁贷。你既愿豁出命前往锦州,我又怎可落于晚辈之后。老夫愿意上书,自领其罪,乞骸骨。”

陈子履连忙道:“老宗师误会了,学生不是这个意思。您做个姿态,让祖大寿的旧部知晓,您不会责罚他们,若守住锦州,您还会为他们请功,这就足够了。如此,他们便感激涕零,不生反心……辽东离不了您,您可别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