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道路被山火封锁,在密林中强行开辟新路,自然走得很慢。
换个方向没有火情,就简单多了。
几个矿丁带路,转出了密林,找到了上山的樵道,脚步一下快了很多。
众人捂着口鼻往上爬,将近一个时辰之后,总算摆脱了热浪。呛鼻的浓烟,亦随之减淡了很多。
陈子履让大家伙歇口气,爬上一块突出的大石,细看
只见十几处分别燃起的山火,蔓延成了一片。
巨大的火海宽达十余里,将下山的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熊熊火势掀起的热浪,炙烤出一个扭曲的夜空,极其可怖。
这样的大火,绝非人力所能抗衡。
可想而知,若当时不顾一切往下闯,十有八九被熏死在途中。
再远一些,原本昏暗的贵县城头,已是灯火通明。
“咚咚咚”的声音隐隐可闻,那是官府敲响了大钟,晓谕全城,城北出现了天灾。
看到这幅景象,陈子履咬牙切齿,心中充满了愤怒。
这次放火烧山,安排十分缜密,绝非突然起意。
可见,就是奔着一锅端而来。
三十多人里,除了乡民、兵丁、矿工,还有朝廷命官,甚至还有锦衣卫。
干出这样的事,和造反差不太多了。
陈子履实在想不出,到底谁会这样干,能这样干,敢这样干。
谢三也默默无言。
贵县这个岭南边陲小城,暗流之汹涌,远比想象中凶险得多。
这回搞不好,要阴沟里翻船,折在这鬼地方。
两人看了一阵,陈子履忽然开口:
“谢三哥,咱们也算同生共死了,若能侥幸逃过这一劫,你总该信我了吧……”
-----------------
这次的意外,实乃贵县数十年以来,为祸最巨的大灾。
山火甚至蔓延到山下,引燃了好几个村庄。
村民们眼睁睁看着房屋被吞没,然后拖家带口,前往城里避难。
远一些的乡民,则不休不眠,日夜监视大火蔓延的方向。
火势那么大,扑灭是不可能的了。
只能等老天下雨,或者烧光所有树木,才能自然停歇。
随着半座平天山变成白地,一些小道消息不断传出。
不少人谣传,是因为知县带人进山炼矿,不小心引燃了大火;
也有人说,进山的三十余人,已经死在里头了;
甚至有人断言,是陈子履妄言天象,惹怒了神明,老天才降下如此大祸。
说得信誓旦旦,就好像自己真能通神似的。
众说纷纭间,有一条传得最凶,逐渐被大部分百姓认同:
陈知县在临刑之前,伪称山里有富银矿脉,通过锦衣卫,向崇祯皇帝献宝。
实则,根本没那回事。
本地乡民采了几百年,山里有什么东西,还能不知道吗?
都是一些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贫矿罢了。
有时忙活几个月,炼出的丁点银子,还不够开销。大部分时候,炼银子不如直接卖铅赚得多。
所以,陈知县肯定拿不出富矿。为了逃避欺君之罪,指使同行捕快,放了这把火。
为的就是烧塌矿洞,来个死无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