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假银锭案局中局(1 / 2)

接下来的几个案子,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是田产争抢,就是打架斗殴,亦或钱债赌博、交易纠纷。

这些案子人证物证俱全,事实如何,一目了然,难的只是怎么判而已。

陈子履参照指引断案,十分轻松。

往往堂下刚刚说清案情,他便当场宣读判决,然后接着审下一桩。

断案速度之快,在场所有人均瞠目咋舌。

一侧的案牍吏必须一直奋笔疾书,才来得及记录案情;

刑房书手们忙着出具结案文书,忙得满头大汗,左支右绌。

断案比写文书还快,这也是小小的奇景了。

堂外百姓哪里见过这等场面,看得直呼过瘾。不少百姓开始怀疑,县太爷是否传言中那般糊涂。

孙二弟更是张大了嘴巴,迟迟合不上来。

仅花了一个时辰,就连断七桩案子,堪比三国演义里的庞统,七侠五义里的包青天了。

只翻过一遍《大明律》,断案便如此神速和丝滑,真是天纵奇才呀!

嘿,少东家一向如此。

要不然,怎能考上举人?

这叫能者无所不能,佩服,佩服!

原想看戏的黄有禄,也渐渐瞪大了眼睛。同时,一阵阵惋惜之情,不断涌上心头。

要知道,贵县只是一个小县,平日上告衙门的人很少。攒了两三个月,才来了十八桩案子。

他盘算过,好多案子都可以捞油水——比如李家田产纠纷案。

在他的谋划里,应先以“子告父”的名义,将李二福打进大牢。

李家坐拥三十二亩良田,算是小小的富户。自己先敲原告,再敲被告,至少能敲出一百两银子。

到时自己拿一份,典史大人拿一份,几个牢头、班头合拿一份……

嗯,最后再给县太爷分润一份。

人人都有好处,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如今每一桩都仓促结案,实在太可惜了。黄有禄心中不住埋怨,堂尊真是不上道。

罚银子,怎么能在公堂上罚呢?公堂上罚,就成了赃罚银,必须进账的。

在判决文书的“照出”一项,因何事,罚多少,白纸黑字,必须写得明明白白,还要呈交府衙核对。

成了公家的银子,想拿出来就难了。

就在黄有禄暗暗发愁的时候,一对原告、被告被带上公堂,齐声高呼冤枉。

他顿时来了精神,因为这个案子……嘿嘿,堂尊这个照本宣科的呆子,肯定要抓瞎。

“啪!”

堂上再次响起一声惊雷。

“肃静!”

陈子履暗暗揉着震得发麻的右手:“谁是原告,因何事上诉状?”

“回禀县老爷,草民是永昌当铺的东家兼掌柜,姓钱名盛。状告西五街无赖谢永福,以假银子典当,骗了小号15贯铜钱。”

堂下,钱掌柜高高举起一个木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