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永乐大典(2 / 2)

“马铃薯,玉米?”

“对,就你吃过的干锅土豆片便是用马铃薯做出来的,排骨炖玉米汤你也喝过。”

“那不知这些产量都如何?”

“就番茄和土豆比较高吧,不过这二者种植也会相对简单些。”

朱元璋转了转眼珠子,心中有了计较

“小鱼,咱们言归正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来了那第二次呢?”

“第二次是在十数天后,因为郑和还需把那些使节再度全部送回去,同时再对许多番邦进行停留,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郑和又在锡兰某个寺庙里留下了石碑,内容基本与前次在古里那碑文一般无二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许多事都变得简单起来,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直至永乐十九年这是朱棣在位时郑和最后下的一次西洋,等再回到大明已是永乐二十年。”

“那永乐大典呢?永乐大典又是怎么回事?”

“那是在永乐元年,朱棣想要通过一本书来造福子孙后代,这书内容要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道等等,总之就是用得到的都要撰写在里面

其实这个事早在洪武二十一年朝堂之上表已经有人对你提出,而你也觉得此事可行之,奈何没过多久那人便离开了朝堂,此事搁浅

是洪武三十一年,你欲再把此事提上日程,奈何后面你又突然驾崩,于是此事再度搁浅”

“是到朱棣即位,他觉得这天下书籍繁多涣散,想要检阅十分不易,于是起意想将各行各类拢聚为一本,便命人开始修撰,这本书初成是在永乐二年,其书名也还不叫永乐大典而是叫做文献大成

不过朱棣看过之后不满意,觉得这里面依旧还是有许多缺失,所以永乐三年朱棣再次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等人再次重修,所动用朝野上下两千多人”

朱元璋皱眉

“为修一本书居然如此兴师动众?”

任小鱼对着朱元璋道

“老朱那是你对永乐大典还不足够了解,

永乐五年,这本动用数千人合力修撰出来的永乐大典终于定稿面呈于朱棣,在他点头并亲自为其排序之后终于开始清抄成书

全书两万多卷光是目录就多达六十卷,成书一万多册,字数三万万多字。”

听到字数三万万多字朱元璋真被吓了一跳,难怪动用了数千人还要花费多年时间

“小鱼,此书当真拢聚了天文、地志、阴阳、医道等等内容?”

任小鱼一副不然你以为的表情

“老朱,对于朱棣当皇帝之后发生的事情你也了解得差不多了,你觉得朱棣这皇帝当得如何?”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语出惊人

“老四这个皇帝当得比咱好,首先五征漠北便是以他一人之力把咱老朱家往后数代子孙的仗全给打了

随后又让那郑和下西洋,彰显了咱大明之国威受那些番邦朝拜,同时也加进贸易使得百姓生活日愈渐好

还有便是这永乐大典,咱数次都没办好的事情让他给办好了不说,其规模之大就算是咱都不得叹为观止

最最关键的是临了的那道旨,恐怕就是咱都没那个底气说出这般话来吧。”

任小鱼没想到朱元璋对朱棣评价居然会如此之高

“老朱,你这可就妄自菲薄了,光是你开辟大明皇朝这一点便不是他朱棣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