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牲口棚,开春新添了几头牛犊,原来的棚子有点挤了。我看场院西头那片空地不错,得赶紧搭个新的。”
陈大福说道。
“这事你来抓,木料咱们后山就有,伐木队那边你协调一下。搭结实点,别让牲口冬天挨冻。”
”林军看向陈大福,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陈大福拍着胸脯。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闹。
雪希领着一群孩子走了进来,大的十来岁,小的才五六岁,都是农场职工和附近公社的孩子。
孩子们手里拿着刚采的野花,小脸晒得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
“林场长!陈叔叔!高校长!”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
“哟,这是咋了?小祖宗们来视察工作啦?”
陈大福乐呵呵地起身。
雪希笑道:“孩子们非要来,说感谢你们保护了农场,保护了他们。喏,这是他们采的花。”她身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有些腼腆地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野花,递到林军面前。
林军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些鲜活的小脸,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他蹲下身,接过那束还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的野花,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声音温和了许多:“谢谢你们。农场是大家的家,我们一起保护好它,让你们能在这里好好长大,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高校长,你上次教我的字我写会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到高源身边,兴奋地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大洪山三个字。
高源仔细看了看,笑着表扬:“写得真不错!比上次进步大多了!回头给你本新本子,好好练!”
办公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冲散了规划工作的严肃。
林军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些稚嫩的生命,就是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希望,也是他们扎根于此、奋力建设最坚实的理由。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给简陋的办公室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野花的芬芳、孩童的笑语、泥土的厚重气息,还有那永不停止的垦荒号子,都深深地融进了大洪山农场的每一寸空气里。
林军为了建鱼塘,特意把林英从村子里面喊了过来。
毕竟林英对于养鱼还是非常擅长的。
“小军,你看那边,底下的淤泥再清一遍,压实点!这边坡岸的石头垒整齐了,对,就这样!”
林英扯着嗓子喊,声音洪亮。
“这塘子挖出来,真能养鱼?”
林军有些疑惑的问道。
“能!”
林英斩钉截铁地回答,然后继续说道:“咱们这山沟沟里,难得有这么大一片水源稳定的洼地。引的是山溪活水,加上地下渗出来的水,水质好得很。”
“开春了,我托人从县水产站弄些鱼苗来,咱们农场自己养鱼,以后过年过节,或者给大伙儿改善伙食,就靠它了!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搞活咱们农场的副业!”
“太好了!”
林军这边有些开心的点了点头。
如果要是能养鱼的话,他们这边也算是多了一条卖钱的出路。
洼地里,几十号农场的职工和家属正挥汗如雨。
镐头刨开湿润的泥土,铁锹翻飞,独轮车吱呀作响,运送着挖出的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