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十九位学子更觉不可思议。
平日里杜春芝常说八股文破题的难处与关键。
但沈平就这么破题了?
赵青看着沈平的眼中满是愤恨,“巧合!这一定是巧合!”
“你们还有脸说人家沈平是个纨绔?”
杜春芝扫视众人冷哼,“你们要努力了,到时候你们如果连四门馆都考不过,那就真的丢人了!”
说着,他看向沈平,笑问道:“沈平,这句话曾有人为你破题吗?”
沈平摇摇头,“没有,这是学生自己的理解。”
杜春芝脸上满是欣慰,“好,看来你是有天赋的,今后要好好学习,莫要埋没你的天赋。”
他如今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也该轮到他带一个天赋异禀的学生了吧?
杜春芝决定好好培养沈平,为自己争光。
沈平拱手道:“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坐下吧坐下吧。”
杜春芝压手,随即道:“今日我们来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
朝廷突然对选官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改革,令国子监这些差生班博士十分疼痛。
因为这些学生原本都是混日子的,等他们从国子监结业后便能门荫入仕。
如今取消门荫入仕,国子监学子全都要参加科举,这可急坏了这些教学博士。
到时候国子监监生考得不好,楚皇非要找他们兴师问罪不可。
所以杜春芝可是将《论语》重点复讲一遍。
赵青愤愤不平的瞪了沈平一眼。
刘子晋伸出大拇指,“沈平兄,你可以啊,杜先生很少夸人的。”
沈平淡笑道:“运气好而已。”
话落,他便开始认真听讲。
虽然杜春芝讲他都会都懂,甚至比杜春芝理解的还要深。
但沈平还是要装出一副刻苦努力的模样,让他展现出来的才华更加合理才是。
一天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国子监的学习氛围和压力,让身为山河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沈平感觉十分轻松。
当崇志堂众学子要离开学堂之时。
杜春芝走进堂内,沉吟道:“七日后便是月考日,类型是策论,你们回去好好准备。”
楚国国子监有日考,月考和岁考,日考是背书,月考是经义和策论,岁考是综合考试。
听闻七日后要考策论,学子们怨声载道。
“这么快又月考了?杀了我吧!”
“苍天啊!为何要改革选官制度啊!”
“究竟是谁发明的读书这种东西啊!”
.......
杜春芝无视一众学子,看向沈平,“今日其他助教也跟我说,你上课最认真,反应很快,很有天赋,你要好好准备,千万不要让我失望,争取在太学四堂中获得一个好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