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则缓缓起身,对着张角拱手道:“大贤良师,立国之志,在下佩服。
而您老与六国的盟约,我等也是支持但是,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如今我黄巾虽声势浩大,却仍有不足。
其一,领地虽跨两州,却多为贫瘠之地,粮草储备仅够支撑半年战事,不足以对抗大汉全国之力。
其二,麾下兵马虽众,却多为流民组成,缺乏系统训练,若与汉军精锐正面抗衡,恐难占优。
其三,大汉虽衰,却仍有各州刺史、太守效命,若我等贸然立国,必遭天下诸侯围攻,届时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刘伯温也随之起身,补充道:“范先生所言极是。
良师,‘立国’与‘建势’,时机不同,效果亦不同。
如今汉室虽弱,‘非刘氏不可称王’的观念仍深植人心,若我等贸然称帝,反倒会给汉室和那些野心家借口。
让他们打着‘诛逆贼、扶汉室’的旗号联合攻我。
不如暂不立国,先建立独立政权。
比如设立‘太平府’,自置官署,制定律法,在领地内推行新政。
对外则以‘替天行道、解救万民’为名,既不公开称帝,却又与汉室划清界限,形成‘国中之国’的态势。”
张角看了一眼范增。
以是明白了范增的用意,他也看到清时局,所以之前都是开的引子,而接下来则是具体的目标
“依二位之意,是要暂缓立国?
可老夫已年过花甲,恐等不及……”
“大贤良师”范增连忙说道。
“暂缓立国,非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
建立独立政权,有三大益处。
其一,可彻底与大汉决裂,让麾下将士、百姓明白,我等并非‘反贼’,而是在开创新政,凝聚人心。
其二,可刺激天下野心家。
如今各州刺史、太守多有私心,若见我等敢与汉室分庭抗礼,且势力渐强。
他们必不甘人后,或割据一方,或与我等结盟,届时汉室孤立无援,威严自会荡然无存。
其三,可借政权之名,整顿领地,发展农桑,训练兵马,待粮草充足、战力强盛,再择机立国,届时天下响应,汉室必亡!”
朱元璋也终于开口,语气坚定:“义父,范先生与刘先生所言极是!
末将愿率军镇守边境,为新政保驾护航,待时机成熟,再随义父一同讨伐汉室,夺取天下!”
张角沉默良久,目光扫过三人,又看向案上的舆图。
那上面标注的黄巾领地,虽星星点点,却已连成一片,是他苦心经营的成果。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缓缓点头:“好!便依二位先生之意,暂不立国,先建‘太平府’,设官分职,整顿内政!
只有这样才能践踏皇室的威严,浅浅诛一下大汉的心。
“既已决定建立政权,那这政权中心,该立在何处?”
张角目光扫过堂下,最终落在刘伯温身上。
此事关乎后续根基,需得选一处既能稳固势力、又能支撑长远发展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