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前的厮杀依旧激烈,但明眼人已能察觉,黄巾的攻势中多了几分刻意的拖沓。
......
但是张角的五万大军从陈留到大谷关需要13~18天,才能到。
黄巢为了预防官军派兵夺回大谷关,于是分起兵来,自己率六千黄巾士卒坐镇大谷关。
同时派孟觉海率领七千兵马沿途探查,并阻拦官军。
如果官军没有派出援兵,那么就假装佯攻阳渠。
主要是黄巢这点人马,根本不管啥用。
因为阳渠防御属洛阳禁军(南军)职责,正常情况下驻兵约两千到三千人。
这里含弓弩手、步兵及少量战船守卫,核心是依托地形迟滞敌军,而非长期死守。
若洛阳城内援军,如北军、城防部队快速支援,守军兵力可增至5000人以上,防御强度翻倍。
于是大谷关之破,黄巾的兵锋直指阳渠,一场关乎洛阳存亡的决战,即将在伊洛河畔拉开序幕。
曹操率领残部星夜兼程赶往阳渠南岸,一边厉声催促士兵加速疾行,一边派出数名亲兵快马加鞭奔赴虎牢关,向卢植紧急通报大谷关失守的消息。
《三国志·吴书》曾载,孙坚讨伐董卓时,进兵大谷,距洛阳仅九十里。
以此推算,若按正常行军速度,从大谷关到阳渠约需一两日路程。
若是骑兵奔袭,一日之内便可抵达。
曹操所部虽经苦战折损,却凭着一股狠劲全速赶路,终在一日内抵达阳渠。
抵达阳渠桥头,曹操翻身下马,对着守桥的南军士兵亮明身份:“某乃骑都尉曹操!速请南军主将相见,黄巾贼已破大谷关,不出两日便会兵临此处!”
南军守兵见他神色焦灼,又听闻黄巾将至,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放行,同时派人飞奔入营通报主将。
片刻后,南军主将闻讯而出。
这主将身居校尉之职,受卫尉统辖,论官职比曹操当前的骑都尉还要高出一截。
他刚出营门,便见曹操双目布满血丝,战袍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污,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曹操顾不上喘息,三言两语将大谷关失守的经过简要说罢,随即把途中筹谋的对策全盘告知对方:“两日之内,黄巾主力必定杀到阳渠,我等需即刻布防!”
南军校尉听罢,面色凝重地转向身后的传令兵,厉声下令:“传我将令,从此刻起全军进入战时状态!敢有懈怠退缩者,立斩不赦,以军法从事!”
于是曹操在阳渠南岸面对即将抵达的黄巾大军,结合自身残部现状与阳渠地理特点。
曹操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军事策略,核心在于“以险据守、速筑防线、虚实结合、争取时间”,具体举措如下:
首先是紧急传讯朝廷。
他第一时间将大谷关失守的消息上报,以便朝廷及时商议对策、调派兵力驰援阳渠南岸,为防线争取外部支援。
其次是依托阳渠天险,强化河道封锁:
断桥阻渡,设障河道:曹操力主拆除阳渠上的平城门桥、宣阳门桥等关键通道。
仅留下部分看似薄弱的浮桥作为“诱饵”,实则暗藏火油与引火装置,可随时焚毁阻断,以此迟滞黄巾军主力的进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