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天下第一重关,虎牢关当之无愧。
便是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联军也未能正面攻破此关,最终是董卓主动弃关西撤,才让联军得以进入。
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
卢植等人退守虎牢关后,短时间也是重整旗鼓,加固城防,而陈留则彻底落入黄巾之手。
此时的黄巾势力已远超原历史规模:冀州作为大本营固若金汤,兖州、豫州、徐州大部被其掌控。
扬州、青州各占一半,真正牢牢攥在手中的,是冀州全域、兖州(黄巾与六国残余势力混杂)及徐州(六国旧部主导)。
其他州郡的黄巾虽非主力,却也战果斐然:汝南黄巾在邵陵击溃太守赵谦。
广阳郡黄巾斩杀幽州刺史郭勋与太守刘卫,南阳黄巾张曼成更是攻克宛城,诛杀太守褚贡,控制了南阳核心地带。
加上系统平衡后涌现的各路人物,黄巾不仅未因汉室镇压受挫,反而势如破竹,地盘持续扩张。
唯有凉州、并州因地处北方,黄巾势力稀薄,局势相对稳定,却也暗藏外患。
凉州之乱一触即发,并州匈奴蠢蠢欲动,各州境况可谓千差万别。
郾城内,刘明指着舆图道:“既然黄巾要在此汇聚,咱们便守株待兔。
我军在外游击,郾城县兵在内固守,待黄巾一到,便两面夹击。”
帐内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戏志才补充道:“只是黄巾集结需时日,期间定会有小股溃兵先行抵达。
咱们得尽快整合附近县兵,既要应对大规模合围,也得防备游散黄巾的袭扰。”
“就按戏军师说的办。”刘明一锤定音。
众人随即散去,各司其职。
颍川郡暂时归于平静,虎牢关却已是烽火连天。
前几日,关下曾上演一场惊天对决——
两名帝级武将联手,与黄巾阵营中的“在世霸王”项羽杀得难分难解,震动全军。
项燕占据陈留后,将其打造成后方重镇,即便汉军日后反攻,也能以此为依托周旋。
他留下钟离昧、尚让、孟楷、洪仁达、洪仁发、赵括等将,率两万兵马驻守陈留。
自己则亲领四万黄巾精锐,全力攻打虎牢关。
同时在给后方的大贤良师送出信件,需要调兵支援,要不然,攻不破虎牢关。
虎牢关守军虽仅两万,项燕却不敢小觑。
四万人马看似占尽优势,可真要不顾伤亡地强攻,能否攻破此关仍是未知数。
武将的勇武、统帅的谋略、士卒的耐力……诸多因素都可能左右胜负。
连日来,黄巾架起云梯疯狂猛攻,关墙上的滚石、擂木如雨点般砸落,城下尸骸堆积如山,关前的土地早已被鲜血浸透,殷红一片。
项燕每日亲自在阵前擂鼓助威,黄巾士卒受其鼓舞,个个悍不畏死、前仆后继,却始终被死死挡在关墙之外,寸步难进。
关内,卢植坐镇中枢调度全局。
董卓率领西凉骑兵在关外灵活游走,不断袭扰黄巾粮道。
曹操则亲率敢死队死守大谷关战况最吃紧的。
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
虎牢关的每一块城砖都浸染着滚烫的鲜血,这场关乎中原安危的攻防战,才刚刚进入最胶着的阶段。
开战三日,双方伤亡惨重:
首日黄巾折损五千,汉军伤亡两千。
次日黄巾再失四千,汉军亦付出两千五的代价。
到了第三天,项燕见强攻无果,索性派出武将阵前单挑,试图以此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