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2)

宣家埠。

开着心爱的奔驰GLE座驾,来到这片与繁华街区风格迥异的城中村,崔泽一时间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了。

其实他以前住的那个老旧小区,比这片城中村好不了多少,可习惯了江南国际城的大豪斯,以及各家酒店的豪华套间后,还真有些不适应这满满的烟火气息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哪怕他如今的生活还算不上奢侈,充其量也只是达到了小资水平,却还是日渐骄纵,开始嫌弃曾经的清贫生活了。

宣家埠所在之地原本是大片农田,又被空港高架桥和笕桥军用机场夹在中间,本身就不适合发展经济。

随着临安的城市化发展,一栋又一栋“握手楼”在此拔地而起,吸纳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杭漂”。

崔泽今天要找的“专业人士”,就住在这片城中村之中。

当初读大学的时候,宿舍是8人间的配置,算上他一共是7个人,如今都已各奔东西。

“紫剑魂”、“冯虚御风”、“D伯爵”,毕业就带上行李离开临安了,要么回老家发展,要么去魔都打拼。

留在临安的除了崔泽自己,还有“十三是只猫”、“IUの狗”和“请叫我饭神”。

除了“IUの狗”,也就是宇子,如今在卖房之外,“十三”和“饭神”都是写网文的,一个写华娱小花文、一个写韩娱文。

“十三”是兼职,稿费没有工资高,纯粹就是兴趣爱好。

至于“饭神”,那就是真的靠写小说为生了。

一个宿舍里有两个写小说的,以至于崔泽也对网文行业有所了解。

“十三”和“饭神”所在的起点中文网,是国内最大的付费小说网站,小说作者的收入是由付费章节的订阅人数决定的。

一个作者的作品(签约状态下),从开书到上架(开通付费),通常要经历1~2个月的新书期,在新书期当中作品收入来源就只有读者打赏。

只有上架之后,作者才能通过读者的订阅分成,获得持续稳定的稿费收入。

这个时候,通常已经是第三个月了。

作品上架之后,除了订阅分成、读者打赏之外,起点还有每个月600块钱“全勤奖励”。

很多均订(章节平均订阅)较低的扑街作者,稿费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都是来自这区区600块钱的“全勤”。

“饭神”在大学期间,就写了好几本韩娱文,无一例外都扑街了,最高的一本均订也才四百多。

临近毕业的时候,心有不甘又开了一本,均订数据终于好了起来,10月份聊天的时候他说已经均订过千,每天更新六千字的话月收入能有四千多块钱,勉强能支撑得起他在临安城中村的生活了。

也只是勉强而已。

快毕业的时候,“饭神”问父母要了些钱,在临安逛了好些天才终于选择在这片城中村落脚,六百块钱的房租押三付一,口袋里的钱瞬间就没了一半。

临安的物价不便宜,城中村小单间的电费1.5元/度、水费4元/吨,由于他自己没有做饭的手艺,伙食这一项也得花不少钱。

再加上他还抽烟……四千多块钱的稿费,几乎月月花光不带剩的。

至于为什么不回老家,非要待在临安这种大城市当月光族,说到底还是觉得写小说这份工作拿不出手,不敢跟父母长辈坦白。

又或者说,他是觉得现在写小说挣的钱太少,还不足以在父母长辈面前挣到脸面。

这就是“饭神”的现状。

也是崔泽今天要见的人。

来到“饭神”住的地方,恰好楼下大门开着,崔泽便直接上楼了。

六楼,没有电梯,好在不是夏天,并且他的身体素质早就经过了系统一轮又一轮的强化,因此完全不带喘气的。

一层六个住户,都是单间,“饭神”住的那一间在楼梯口的右手边,面向南方,夏天不开空调能把人热昏。

敲了敲门,没人应,希望不是在戴着耳机打飞机。

崔泽往楼梯上一坐,也没有掏出手机给“饭神”发消息,主要以这货的作息,大概才刚睡醒没多久,估摸着在附近觅食呢。

过了十来分钟,随着一串脚步声的临近,崔泽饶有兴趣地看向楼梯口,等待着某张熟悉的脸庞出现。

“诶?卧槽?老崔?你怎么……”

一个长相普通、身材微胖、衣着简朴的男生,左手提着一只装有饭盒的塑料袋,右手提着一瓶洗衣液,看着突然出现的崔泽,愣在了楼梯口。

崔泽看了眼自己,玩笑道:“我怎么了?难道是变得更帅了,搞得你都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