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最弱皇孙?老朱求我别死了 > 第104章 南海之珠!一座不沉的钢铁要塞!

第104章 南海之珠!一座不沉的钢铁要塞!(1 / 2)

“超级海军基地?”

朱元璋咀嚼着这个新鲜的词汇,眼中精光一闪。

他立刻就明白了朱雄英的意思。

现在的龙江船厂,虽然规模宏大,但身处内陆长江,船只造好后,要顺流而下数百里才能入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它离未来的主战场太远了。

“大孙,你的意思是,咱得在海边,再建一个窝?”朱元璋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不止是一个窝。”朱雄英摇头,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南京一路南下,划过漫长的海岸线,最终,重重地点在了一处后世名为“广州”的地方。

“这里,毗邻南海,是通往南洋乃至西洋的咽喉要道。水深港阔,易守难攻。”

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我们要在这里,建造一座集造船、维修、驻军、贸易、情报于一体的巨型要塞!它将是大明探向世界的爪牙,是帝国征服海洋的不沉战舰!”

朱元璋和朱标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

一座不沉的战舰!

这个比喻,瞬间点燃了朱元璋心中那股“泥瓦匠”的基建狂热。

“造!必须给咱狠狠地造!”他一拍大腿,激动地在殿内走来走去,“咱有钱!有水泥!还有皇家工程兵团那帮小子!咱要建就建最好的!城墙要用水泥浇筑,炮台要能架上最大的神威大将军炮!”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雄伟要塞拔地而起的景象。

然而,户部尚书郑濂被紧急召来,听完这个宏伟计划之后,老尚书的脸却并未立刻垮掉,反而陷入了深思。

片刻后,他对着朱元璋深深一躬,语气沉重却条理分明:“陛下,此策乃经略南海之万世基业,老臣……原则上不敢反对。只是……”

朱元璋见他没像往常一样哭穷,倒是有些意外:“只是什么?有话就说!”

郑濂直起身,目光转向朱雄英,带着几分考较,也带着几分真正的忧虑:“殿下,老臣斗胆请教三问。其一,岭南之地,自古便是瘴疠横行之所,朝廷若遣数万军民南下,恐未建功,先损于疫病,此为天时之困;其二,当地山高路远,补给艰难,若从京城运粮运物,耗费倍于工程本身,此为地利之困;其三,岭南土族杂居,民风彪悍,如此大兴土木,恐激起民变,此为人和之困。此三困不解,强行上马,非但雄城难成,恐反成国家之累赘啊!”

这番话,不再是空洞的哭穷,而是切切实实,从执行层面指出了三大难题。

朱元璋的眉头瞬间拧紧,他那股基建狂热也冷却了几分。郑濂说的,都是事实。

就在他为难之际,朱雄英却笑了。他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对着郑濂微微颔首:“郑大人所虑极是,这三大难题,也正是孙儿接下来要解决的。”

他走到郑濂面前,从容不迫地开口:“关于天时,孙儿已命医学院编撰《南行防疫手册》,要求所有南下军民,饮必烧沸,食必煮熟,并以纱帐避蚊虫,辅以青蒿等草药防疫。虽不能根绝,但可将病损降至最低。”

“关于地利,”朱雄英的目光转向地图,“我们不从京城运粮,我们在当地‘以工代赈’!招募当地百姓参与工程,发给他们工钱,让他们有钱去买米买盐。同时,成立‘南海营造总局’,授权其在当地开设水泥窑、采石场,就地取材,变消耗为投资,盘活当地经济!”

“至于人和……”朱雄英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这更是简单。我们将利润最丰厚的石料、木材、粮草供应契约,分包给当地最有势力的几个大族。让他们明白,跟着朝廷干,有肉吃。谁敢闹事,就是断了所有人的财路。届时,不需我们动手,那些想发财的本地人,自会替我们摆平一切!”

一番话,层层递进,将郑濂提出的三大难题一一化解。这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