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方孝孺有些下不来台,杨荣忽然向朱元璋求情道:
“陛下,方博士为人正直、学识超人。虽其策略有误,然初心是为大明着想,还望陛下息怒。”
朱元璋看了杨荣一眼,心道:“真是一个聪明人。”
随后,朱元璋对方孝孺说道:“你既然擅长做学问,那就好好去做学问,为大明,为后世传承知识。”
方孝孺刚直,但不是傻子。
眼见皇帝给了自己台阶,他也就顺势下来了。
“陛下有令,臣怎敢不从……”不过他还是气愤朱棣,于是拱手道:“只是臣才疏学浅不堪大用,只求告老回乡当个教书先生,还请陛下应允。”
朱元璋当然不是那种惯人的性子,他都懒得说一句劝方孝孺留下的话,直接怼道:“那你就回乡下去教书吧。”
方孝孺终于彻底死心了。
他朝着朱元璋恭恭敬敬行完跪拜大礼后,把头上帽子一摘,起身离去。
练子宁、陈迪等人,也有样学样,向朱元璋祈求告老还乡。
朱元璋一口气全部答应,然后又问道:“还有谁想辞官归乡?朕,一概应了!”
陆陆续续,又有几人行礼,摘帽,转身离去。
而剩下的,则全都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等到再没人出声后,朱元璋忽然问道:“杨寓杨士奇,杨溥杨弘济,二人何在?”
建文元年,杨士奇被荐入翰林院,充史馆编纂,主要负责相关文书工作与史籍编纂。
建文二年,杨溥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编修。
他们三人都任职于翰林院,且均为翰林编修,属于同级同僚。
因此,在看到杨荣忽然被朱元璋重用的时候,他俩心里还有过那么一些羡慕。
突但现在,自己忽然被朱元璋点到,他们心中有忐忑,也有期待。
“升你二人为翰林修撰,日后用心辅佐新君!”
朱元璋的语气很是轻巧,杨士奇和杨溥,心中却满是激动。
二人连忙跪地叩首,额头几乎要贴到地面,
“臣杨士奇(杨溥),谢陛下隆恩!”
“臣等必竭尽所能,辅佐新君,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
他们两人平时跟杨荣的关系还不错,毕竟都是一个办公室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所以,他们现在陡然受到朱元璋提拔时,便以为是杨荣在朱元璋面前给自己两人说了好话。
杨荣满头雾水的看着杨士奇和杨溥投来的感激的目光,
不过他聪明的小脑瓜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他心中暗忖:“待会儿在陛
若能让他们对我有所感念,日后大家共事起来,也会融洽和谐一些……”
杨荣心里很清楚,自己根本不需要走那些歪门邪道,今后就能前途无量。
耍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反而会败坏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
所以他在意外收获杨士奇和杨溥的人情后,心里想的也都是如何好好合作,然后做出一番可以名留后世的成绩来。
苏秩目瞪口呆的看着老朱,忍不住轻声嘀咕道:
“白嫖自己儿子的创意?老朱你可真是够无耻的。”
站在苏秩身旁诸葛亮、岳飞,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