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爷爷竟然给自己留了个箱子,
朱允炆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急忙下令道:“快!快去取来!”
几名内侍飞奔而去,不多时便抬着朱红铁箱返回。
箱子四周被焊得很死,上面还挂着两把大锁,就连锁眼里都灌了铁水。
程济让人找来铁锤,几下砸开铁锁,掀开了箱盖。
朱允炆凑近一看,箱子里放的竟然是三张度牒、三副袈裟和僧帽,还有一把剃刀和十锭白金。
三张度牒,度牒上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
最上面,放着一封书信,封面写着“允炆吾孙亲启”。
朱允炆颤抖着拿起信纸拆开,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朱元璋的笔迹!
朱允炆看向信中内容,只见信中写道:
“应文从鬼门出,余者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吴王教授杨应能说:“臣的名字中带有‘能’字,应当就是应能了!臣愿剃度追随陛下!”
监察御史叶希贤说:“臣的名字中带有‘贤’,应当便是应贤了,臣也愿意剃度追随陛下!”
朱允炆看完信后,不由得仰天长叹道:“看来,这就是朕的命数!”
主录僧溥洽取过剃刀,在烛火上消了毒。
朱允炆闭上眼睛,任由溥洽剃去他的头发。
片刻后,朱允炆已经成了光头。
他脱下龙袍,
换上袈裟,
将度牒小心翼翼地藏在怀中。
“点火,烧了这里!”朱允炆最后望了一眼奉天殿,声音里带着一丝决绝的说道。
宫人不敢怠慢,拿来火把点燃了宫殿帷幔。
干燥的木料遇火即燃,
转眼间,
金碧辉煌的皇宫就陷入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混乱中,皇后马氏站在宫殿门口。
她看着正在换装的朱允炆和儿子朱文奎,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旋即又变得异常坚定。
她今年只有二十五岁,却比许多朝臣都要果敢。
“陛下快走,臣妾来拖住他们。”说完,她不等朱允炆反应,便冲入熊熊燃烧的宫殿。
“皇后!”朱允炆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想要冲过去,却被杨应能死死拉住,“陛下,不能回头!皇后这是为了让我们能活着出去!”
朱允炆望着火海中决绝的身影,泪水夺眶而出。
他狠狠抹了一把脸,咬牙道:“走!”
在杨应能等人的护送下,朱允炆一行人沿着御沟悄悄潜出了皇宫。
在他身后,
冲天火光与厮杀声不断,
那座承载了他四年帝王生涯的宫殿,
此刻正在烈火中,渐渐化为灰烬。
朱允炆等人走后不久,
苏秩、朱元璋、诸葛亮、岳飞四人,凭空出现在大殿之中。
看着已经开始燃烧的奉天殿,老朱气的鼻子都快冒烟了。
虽然在各种资料、视频里,他早已经知道皇宫被烧的事情。
但当自己亲眼看到奉天殿陷入火海的时候,老朱还是气的不行。
……
朱棣一身戎装,
在朱能、丘福、朱高煦、李景隆等一众将领的簇拥之下,
骑着高头大马,朝着皇宫疾扑而来。
此刻,朱棣的内心满是激动与感慨。
这四年多来,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又回到了这皇城之下。
老爹的那至尊之位,已经近在咫尺,正在朝他招手。
况且,他朱棣也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毕竟自始皇帝以来的一千多年间,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唯他朱棣一人而已。
朱能、丘福等人自发前往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