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江南”是赵构的核心思想,
任用岳飞,不过是看中岳飞能帮他抵御金人南下的脚步罢了。
至于收复北方、夺回燕云十六州……费那力气干嘛?
大家何必拼个你死我活,我每年给你点银钱布匹,咱和和气气过日子不好吗?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可他们似乎从没想过,有些民族天性就是强盗、豺狼,欺软怕硬,恃强凌弱。
你表现得越软弱,他们就越要欺负你。
你狠狠给他两个大逼斗,把他打得满地找牙,他反而会跪在你面前摇尾巴。
但赵构、秦桧等人是是不可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了,他们只觉得牺牲一些国家利益,就能换来和平。
殊不知,敌人只是在养精蓄锐,用南宋进贡的财富、技术来迅速发展壮大自身。
等他们强盛起来了,宋朝最后的下场,就只剩下了灭亡。
岳飞看完视频中对南宋历史的讲解。
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依旧还是悲痛万分。
南宋绍兴十年,
岳飞率领岳家军发动第四次北伐,先后取得郾城大捷、颍昌大捷,兵锋直指开封朱仙镇,金兀术甚至都准备北撤避其锋芒了。
但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急于与金国议和,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在一个月内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岳飞在《乞止班师诏奏》中痛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但迫于君命,最终不得不撤军,北伐成果毁于一旦。
“这,就是我岳飞最后的归宿吗?”岳飞颓然坐在椅子上,眼神失去了光彩。
苏秩依旧在不紧不慢的夹菜、吃饭。
岳飞的情况,其实很复杂,比朱元璋和诸葛亮所处的局势,都要棘手。
有人问,岳飞为什么不独立,甚至建国呢?
因为那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岳飞本人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其实还是不太行,
他若自立,很难争取到文官集团或地方势力的支持,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且岳飞一生秉持“精忠报国”的信念,他的言行始终指向辅佐宋室。
这种深入骨髓的儒家忠君思想,会让他在自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心理矛盾,难以展现出割据者应有的果断与狠辣。
拒绝十二道金牌,
岳飞最可能的下场,恐怕就是遭到金和宋两边夹击,粮草兵源断绝,大概率还是会失败。
正因此,苏秩暂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帮助他。
只有等诸葛亮和朱元璋来了,看看他们两人有没有好的办法。
岳飞现在很痛苦。
他以“精忠报国”为信条,以辅佐宋室为毕生志愿。
可后世分析出来的结果,却表明宋朝的问题其实来源于制度,自宋太祖重文抑武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面对这种情况,又该作何改变?
岳飞很茫然。
许久之后,岳飞终于看向苏秩,问道:“玄臻道长,我大宋的命运难道真的无法改变了吗?”
“改变?”苏秩闻言,略作思索后回道:“除非出现一位敢于打破制度、英明神武的皇帝。不过,宋朝应该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了。”
“……”岳飞听闻,心中一阵绝望,一时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