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萧何拜见主公(1 / 2)

萧何定定地看着杨也递来的那本道德经,却已然忘却了道德经本身的价值,整个人都愣住了。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他表情夸张,难以置信道:“这...这是道家的须弥藏芥子。”

作为一个喜爱黄老之术的人,萧何自然从道家的典籍中知道须弥藏芥子之术,但那也只不过是典籍中记载的罢了,却从未证实过。

然而此时他却亲眼所见,这可比任何典籍所记载的更有说服力。

旋即萧何又恍然大悟道:“是了,难怪杨公子之前说他所寻的粮种是仙种,可笑我竟自以为是,觉得公子是在以怪力乱神。”

不过萧何却是坦荡之人,知道是自己错了,当即起身对杨也拱手作揖,道:“萧何愚昧无知,不识杨公子仙驾到此,还望公子海涵。”

杨也轻摆了一下手,淡淡道:“不妨事,而且我并非真正的仙人,只不过是修行之人罢了。

我欲将粮种推广天下,然我因修行需要,并无时间去做此事,但我掐指一算,算到沛县一人有执宰天下之才,此人便是你萧何,故而寻来,想邀请你来替我做此事。”

说完,杨也又看了看手中拿着的那本道德经,萧何竟一直没接过去,于是便又道:“除了粮种,我还要推广此书籍,你先看看。”

“这是书籍?”萧何平复下心头的激动,终于接过那本道德经,他轻轻翻开一页,却没有去关注道德经的内容,而是关注起了书籍本身的价值。

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他一个快压抑不住再次躁动起来的心情。

又多翻看几页后,他却是将道德经给合上,生怕自己太过激动而伤到自身。

萧何强行让自己平静下来,却依旧难掩脸上的喜色,道:“这白若月华、薄如蝉翼之物,竟能承载文字。

真是天佑我华夏,竟能降此物到人间,有此物在,我华夏文化之火种定能传承万万载而不熄。”

激动之余,他这才看向杨也,询问道:“敢问杨公子,不知此物为何物,可有名字和制作之法?”

杨也风轻云淡地道:“此物我称之为纸。”

一边说着,杨也还一边伸出手指沾了一下杯中酒水,并在矮桌上把“纸”字给写下来。

继而他又道:“纸之一字虽早已出现,但却从未有过真正之定义,此刻起我便将之定义下来,纸乃是取代竹简,用于记载文字传承之物。”

后世考古发现,“纸”这个字是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出现的,一开始的意思是不是指现在意义上的纸,学界没能形成定论。

直到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纸”的意思是对造纸术过程的表述,可以认为指向现代意义的纸。

“至于制作之法,我本就欲将纸张推广天下,自然有制作之法。”最后杨也补充道。

萧何听着,却是更加激动了起来,所能参与推广之事,他必能名垂千古,所以此事他必须接下。

不过文人的矜持还是需要有的,所以他不能过度暴露自己的想法,以为非他不可。

旋即萧何便又问:“杨公子有亩产三十石的粮种,以及纸这种神物,为何不直接献给始皇陛下,那样的话推广起来应该更加容易才对。”

杨也道:“粮种和纸张的推广,自然需要朝廷帮忙,但我却需要有人替我在幕后统筹一切,至于朝廷的官员,我信不过。”

“既然如此,那我不如自己找有才能之人来担当这幕后统筹之人,而你便是我看好之人,就是不知萧县吏是否愿意接受?”

萧何心中大喜,这可是能让他名垂千古之事,他怎么可能不答应,而且杨也对他这番知遇之恩,更让得他感动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