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昀将木箱取出,轻松打开。
箱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十几册码放整齐,书页已经泛黄的古籍。
他将其全部拿出,借着月光,开始速记翻阅。
最上面的几本,是比藏经阁里那些大路货要强上一些的中乘武学。
《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回风落雁剑》、《衡山流云掌》。
这几门武功,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气,是衡山派精英弟子的标配。
再往下,是四门上乘剑法。
《紫盖剑法》、《芙蓉剑法》、《石廪剑法》、《天柱剑法》。
可惜,这四门剑法都是残缺的,显然是当年遗失后,由后人强行补录的,威力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还有一门上乘掌法《碧罗掌法》,和一门上乘轻功《衡山身法十八纵》。
这些,应该就是衡山派明面上的最高传承了。
这些,应该就是衡山派明面上的最高传承了。
叶昀继续往下翻。
最后两本,是一本手札和一本看起来最古老的秘籍。
他先翻开那本手札,里面的字迹潦草,记录着衡山派的一些秘闻。
其中,就有关于失传的镇派神功《祝融剑法》的零星记载。
还有一套名为《衡山五神剑》的剑法,据手札记载。
这套剑法乃是衡山派祖师观摩衡山五峰之神韵所创,威力绝伦,可惜也早已失传。
看到《衡山五神剑》,叶昀心头一动。
他记得,华山思过崖的山洞里,好像就有破解《衡山五神剑》的部分。
看来,这套剑法确实存在过。
手札最后,还提到了《洞庭八百剑式》与《三十六路拆天式》。
两种听起来就很牛掰的功夫,可惜同样标注着“失传”两个大字。
叶昀将手札内容记下,拿起了最后一本,也是最特殊的一本秘籍。
封面上,写着四个古朴的篆字——《石廪书声》。
这名字听起来不像武功,倒像是一本讲读书的书。
叶昀翻开一看,顿时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
这竟然是一门极为罕见的音波功法!
秘籍开篇就写道:“天地有声,五音调和,可养生,可杀人……”
只是这门功法的修炼门槛极高,起步就需要一流武者的深厚内力作为基础。
否则内力稍有不慎,就会反噬自身,伤及脏腑。
难怪会和那些失传的秘籍放在一起,估计是衡山派后继无人,没人能练成这门功夫了。
叶昀如获至宝,将所有秘籍的内容一字不漏地用系统记录下来。
一个时辰后,他将一切复原,木箱放回,青砖盖好,书架归位,不留下一丝痕迹。
随后,兄妹二人悄无在衡山派一处无人居住的客房中,开始了短暂的闭关消化。
房间内,叶昀盘膝而坐,脑海中无数的武学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分解、重组、融合。
五倍悟性的天赋,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那本《石廪书声》。
这门奇特的音波秘籍,给了叶昀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自创的《长春功》,核心理念是“养生”和“内在平衡”。
而《石廪书声》的音律理论,正为《长春功》提供了调和五脏的全新修炼方式。
“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脾、肺、肝、心、肾……”
“和谐的音律,能与五脏共鸣,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叶昀脑中,关于这门武学的理论,与《黄帝内经》知识。
以及《全真大道歌》的道家至理,瞬间联系了起来。
音律,是连接“外部世界”与“人体内部小天地”的最佳桥梁!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开。
他要在《长春功》中,增加一个全新的篇章——“声闻篇”!
未来理论上修炼方式,将不再是单纯的打坐练气。
初阶,可以通过聆听风声、雨声、流水声等自然之声,来锻炼自己的听觉。
中阶,则需要学习一门乐器,则通过乐器吹奏特定的音调。
来主动引导真气,精准地滋养对应的脏腑。
高阶,则能达到“以气御声”的境界。
不再需要任何乐器,一呼一吸,甚至一个念头。
随时随地调和自身,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至境。
叶昀甚至想起了天龙八部里的李秋水,她就曾用类似的来寻找天山童姥的踪迹。
可见,音波功练到高深处,威力无穷。
解决了《长春功》的升级方向。
叶昀的注意力又转向了自己的核心战斗功法——《混元一气功》。
这门功法的核心是“战斗”,是力量的极致爆发。
而衡山派那段从“祝融之火”到“潇湘之水”的惨痛转型历史。
为叶昀提供了最宝贵的“反面教材”和“理论支撑”。
过刚易折,过柔易靡。
真正的强大,是刚柔并济,是阴阳调和。
“既然衡山派能在火与水之间转换,我的《混元一气功》,为何不可?”
一个新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他在《混元一气功》的三劲(明、暗、化)基础上。
融入“水火转换”的理念,增补“阴阳变”!
从此以后,《混元一气功》将不再是单纯的力量爆发,而是拥有了多种战斗形态。
对敌之时,可以催动“祝融模式”,真气炽烈如火,一力降十会,摧枯拉朽。
也可以切换成“潇湘模式”,真气绵柔如水,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两种形态随心切换,阴阳变幻,莫测高深!
之前硬撼鸠摩罗的《龙象般若功》,叶昀靠的是硬碰硬。
但在领悟了这“水火之道”后,他完全可以用更省力、更巧妙的方式去化解对方的蛮力。
而这一次衡山之行,最大的收获,还不是以上这些。
而是从那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流云拳》中,领悟到的“拳势”!
“……创此拳者,坐望衡山四十载,与山川草木同呼吸,终悟‘势’之真意。”
秘籍中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叶昀。
何为“拳势”?
寻常拳法,由“力量”与“招式”构成。
而“拳势”,则是在这两者之上,加入了“精神”!
这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本质,就是精神与周遭环境的共鸣。
一个人心情平静时,坐在那里,便是风景,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融。
可若那人心烦意乱,无论如何伪装,都会透出一股格格不入的气息。
“拳势”,便是这种感觉在武学上的延伸。
《流云拳》的创造者,将自己与衡山四十年的共鸣融入拳法。
所以他打出的拳,才能借用衡山之势,威力大增。
可惜,后来的弟子,再难有这份心境,也无法与衡山产生如此深的共鸣。
说白了,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靠苦练能练成的。
它靠的是悟性,甚至不该出现在笑傲这个武学末世。
往前几百年,倒是常见。
乔峰出场自带音响,那是降龙之势!
张三丰画个圈圈,那是太极之势!
叶昀将这些感悟,与《全真大道歌》中“天人交感”的理论相互印證,彻底明白了。
“势”,就是将“神”与“气”完美结合,借用“天地之力”的至高法门!
一瞬间,叶昀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整个世界在他的感知中都变得不一样了。
他缓缓伸出手掌,没有催动任何内力。
但随着他心念一动,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妙气机,以他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
岳灵珊在一旁护法,骇然发现,眼前的兄长明明就坐在那里。
可在她的感知中,他却仿佛消失了!
自家兄长,又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