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57章 开会,怒斥技术科,攻坚小组的到来

第157章 开会,怒斥技术科,攻坚小组的到来(2 / 2)

李建军神色肃杀,重重点头:“是!厂长!警卫连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石毅点了点头,对周慧兰说道:“慧兰,攻坚小组的后勤保障单独列支,按照最高标准来。住宿安排在厂内新建的宿舍,配独立卫浴和保密电话。伙食由小灶单独供应,营养搭配要科学。所需的一切特殊办公用品、实验耗材,清单我会给你,无论多难,必须想办法解决。”

周慧兰感受到石毅话语中的分量,郑重点头:“明白!厂长,我亲自盯。”

……

会议结束,众人带着任务迅速散去。

陈工回到技术科后,直接召集了全部技术人员开会,从门外就能听到陈工在里面的咆哮声。

从这天开始,技术人员不管走到哪,都带着资料,只要有空就开始学习,这要是真把技术科改为废物科,那他们哪还有脸啊!

几天后,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三辆没有任何标识的绿色军用卡车,在严密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入军一厂,最终停在戒备森严的芯片实验室。

车门打开,下来二十余人。他们年龄多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穿着朴素的便装或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神情各异。

李建军带着两名警卫骨干,手持名单和照片,在细雨中逐一核对身份,确认无误后,厚重的合金门在多重验证下缓缓开启。

石毅站在实验室门口,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目光如炬,扫过这二十几张承载着国家未来信息产业希望的面孔,声音穿透雨幕,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欢迎来到攻坚小组。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枯燥的数据和无尽的未知。你们的名字,你们的工作,或许不为人知。”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但你们手中的笔,划过的电路,调试的机器,将决定未来战机的眼睛是否明亮,导弹的神经是否敏锐,计算机的心脏是否强健。

这将是一场漫长、艰苦、甚至可能看不到尽头的攀登。现在,告诉我,你们有没有决心,用毕生所学,在这片‘硅基荒漠’上,为我们的民族,点亮第一颗属于我们自己的星?”

短暂的寂静。随即,二十几个声音,或洪亮,或低沉,或带着颤抖,却无比坚定地汇成一股洪流,在实验室轰然回荡:

“有!!!”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石毅微微颔首,侧身让开通道:“好!请进吧。”

实验室的门在众人身后缓缓关闭,隔绝了外面的风雨和世界。

里面,冷白色的灯光照亮了整齐排列的桌椅和前方巨大的黑板。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化学试剂和崭新纸张的味道。

在正式开始制作设备前,石毅准备先讲解一下理论,这样在工作时,会快很多。走到讲台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个力透纸背的公式:E=hν。

光子的能量公式。这是叩开微观世界大门的第一块砖石。

他转过身,开始深入浅出讲解,从最基础的能带理论讲起,用尽可能形象的语言描绘着电子在硅晶体中的“跃迁”,结合当前国内硅材料提纯的现状和瓶颈,指出理论突破与实际工艺间的巨大鸿沟。

没有高深莫测的炫耀,只有抽丝剥茧的引导和实事求是的剖析。

他不断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示意图,用简单的模型解释复杂的现象。台下,有人飞快记录,有人眉头紧锁,努力消化着超越认知的信息,有人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窗外的雨声淅沥,仿佛在为这场寂静的“硅基启蒙”伴奏。

与此同时,在厂区另一端的旧训练场上,李建军正带领着少年营的孩子们进行着新的科目。

“目标,正前方土包,低姿匍匐——前进!”李建军的口令干脆有力。

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作训服(由后勤处周慧兰紧急协调赶制),虽然动作还显笨拙,但眼神专注,咬着牙在泥泞的地面上奋力向前爬行。

石小红动作矫健,一马当先。周晓白小脸绷得紧紧的,细嫩的胳膊被粗糙的地面磨得发红,却倔强地跟在后面,速度不快,但异常坚定。何雨水则努力协调着动作,尽量不让泥水溅到脸上。张海洋紧跟在周晓白侧后方,时不时低声提醒她注意地上的小石块。

下午,他们第一次走进了空调车间总装线。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流水线缓缓移动。陈雪茹亲自担任讲解员。她没有讲复杂的原理,而是指着流水线上一个个工位:

“看,这位伯伯在安装冷凝器,位置偏一点,冷气就跑不掉了…这位阿姨在拧螺丝,每颗螺丝拧几圈都有规定,松了会响,紧了会坏…最后这位叔叔在检测,听有没有异响,看有没有瑕疵…

一台空调,要经过几十双手,几百道工序,每个人都像齿轮,紧紧咬合,机器才能转起来,冷气才能吹出来。这就是纪律,这就是协作,这就是我们工人创造的价值。”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工人们专注的神情,听着机器有序的节奏,感受着空气中那股混合着机油、金属和劳动气息的味道。

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生产”和“工人”的直观敬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滋生。

张海洋看着那些精密的铜管和闪亮的外壳,忽然觉得,这比单纯拆装步枪,似乎蕴藏着另一种同样了不起的力量。

傍晚,芯片实验室的课程暂告段落。石毅布置了厚厚一叠需要结合现有国内论文和实验报告去理解的思考题。专家们带着满脑子的震撼和未完全消化的知识,在警卫的护送下沉默地走向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