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订单贷款?(2 / 2)

宁可勒紧裤腰带,也不能欠人钱。

到了镇上,分户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

派出所的同志主要核对了他们带来的村委会证明文件,询问了父子俩对分家协议的内容是否清楚并无异议。

前后不到半小时,就告知王建安,新的户口簿过几天就能来领取了。

分户手续很快就办理完毕,主要询问了两人对协议所述是否存在疑义,检查了村上的证明文件。

随后便通知王建安隔几天就可以来取户口簿了。

从派出所走出来,王建安脚步轻快地在前面带路。

王太平跟在后面,看着儿子熟门熟路地拐了几个弯,竟径直走到了刚才路过的那家农村信用社门口,

此时信用社已经开门营业了,虽然人不多,但柜台前也零星排着两三个人。

“建安儿?”王太平疑惑地停下脚步,拉住儿子,“来信用社干啥子?我们没得钱的嘛。”

王建安笑了笑:“不是来存钱,是来“借钱”。修大棚和猪圈花钱多,这次卖猪的钱不够。”

父子俩正说着,信用社里一个穿着整洁蓝灰色工作服,约莫三十出头的男工作人员注意到了他们,主动走了过来。

他操着一口与本地乡音截然不同的标准普通话:“同志,您好。请问是来办理什么业务的?”

王建安被这突如其来的标准普通话问得愣了一下,随即也下意识地切换成了带着明显川味但还算清晰的普通话回应:“你好,我们想来咨询一下个人贷款的事情。”

“哦,贷款咨询。请跟我来这边坐。”工作人员引导父子俩到旁边靠墙放置的一张木桌旁坐下。

他拿出纸笔,自我介绍道:“我姓赵,赵德柱。是这里的信贷员。请问您二位怎么称呼?贷款主要是想用于什么方面呢?”

“王建安,这是我爸王太平。”王建安向赵德柱介绍道,“我想贷点钱,主要是想搭建一个蔬菜种植用的大棚。”

“搭建蔬菜大棚?”赵德柱眼睛一亮,脸上露出职业化的微笑。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菜篮子工程’,鼓励发展副食品生产。像您这样搞大棚蔬菜种植的,属于重点支持对象。

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专项贴息贷款,利息非常优惠,只要年息百分之五。您大概需要贷多少资金呢?”

王建安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回答道:“可能需要五、六千块钱吧。”

“个人贷款的最高额度,目前我们信用社规定是五千元。不过。”

他话锋一转,“今年我们为了配合‘菜篮子工程’,新出台了一个政策,如果能提供与蔬菜收购方签订的销售合同作为抵押,贷款额度可以大大提高。您那边有签好的销售合同吗?”

王建安苦笑了一下:“赵同志,我们棚子都还没搭起来呢,菜影子都没有,哪来的销售合同哦。五千块也差不多,我计划先搭个半亩左右的大棚试试。”

“哦,这样啊。”赵德柱表示理解,随即又提出另一个方案,“那您看,村里能给您提供担保吗?如果有村集体出具的正式担保函,额度也可以上浮,最高能到一万元。”

村上担保?王建安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霍德胜支书在公社时那斩钉截铁支持他的样子。

他盘算着,回去找霍支书商量,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具体贷多少,还得回去仔细核算成本。

“村上担保应该可以争取。不过我得回去问问。赵同志,我想再问下,办理这个贷款具体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赵德柱拿起笔,在纸上边写边念:“您的身份证明,承包土地的合同证明。

详细的贷款申请书,里面要写清楚贷款的具体用途、金额、还款计划。

如果申请‘菜篮子工程’的贴息补助,还得在申请书里特别说明大棚的规划规模,预计的蔬菜产量和销售收益……

这些材料,您今天都带来了吗?”

“没呢,我就是来问一下。”王建安不好意思道,“我今天才分户,地还没分到呢。”

赵德柱表示理解地点点头:“没关系,等您土地承包手续办妥了,材料准备齐全了,随时可以过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