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装到石臼的五分之一,王建安双手抱起半人高的石杵,重重的砸入石臼。
砸了几十下后又加入新的贝壳。
当全部贝壳都舂成粉末后,王建安只感觉双臂都在颤抖,最后还是妻子帮忙,两人一起舂的。
将贝壳粉装进口袋,王建安将手深深插进粉末里,反复揉搓、捞起、感受。
指尖传来的只有细腻如沙的触感,没有任何硌手或尖锐的颗粒,他才长长舒了口气,满意地扎紧了袋口。
夕阳西下,天光开始转暗,王建安提着饲料走向猪圈。
今天舂贝壳,喂食晚了点,猪仔们早就饿得嗷嗷直叫了。
看着食槽前挤挤挨挨,你争我抢的小猪仔,王建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似乎这两天猪仔们都长大了一点。
趁着猪仔们吃东西的空隙,王建安拿起旁边的推屎爬将猪粪推向茅坑。
晚饭是中午剩下的回锅肉拌面,张玉清将碗里仅剩的几块油亮喷香的肉片悄悄夹到了儿子和媳妇们的碗底,然后用面条严严实实地盖住:“吃面咯”
“我吃这碗。”王建安抢过母亲手里的面,不等她反应,跑出了厨房。
张玉清看着儿子匆匆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
饭桌上,王建安呼噜噜吃了几大口面,想起要紧事,抬头对母亲说:“妈,明天我要用老坛水,您要重新再弄点泡菜水了哈。”
“用嘛,记到留点种水。”她不懂儿子要那酸溜溜的泡菜水做什么,但儿子需要,她就给,问都懒得问一句。
王建安心里一暖,还是解释道:“做青贮饲料加点老坛水,发酵快一些。个把星期就差不多可以了。自然发酵的话要半个多月。”
夜深人静,王建安喂完最后一顿猪食,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到床上。
尹祥平温软的身体靠了过来,自然地搂住了他的腰,脸颊贴在他坚实的后背上。
黑暗中,她轻声问出了憋了一天的担忧:“建安儿,你昨晚说贷款的事,弄大棚那么费钱蛮?”
王建安转过身,在黑暗中摸索着握住了妻子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薄茧和温度。
他叹了口气,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是有点费钱,祥平儿。主要是想弄大棚,得先把新猪圈和沼气池修起来,这是个配套的工程。
最费钱的就是水泥和那种特厚的塑料薄膜。
街上卖的那种育苗用的太薄,风一吹就破,根本顶不住寒冬,得去镇上或者县里买加厚的农用膜。”
尹祥平迟疑了一下:“用得到好多钱?要不我回去找我爸借点……”
王建安老丈人在供销社上班,家里还算殷实,但要拿出几千块钱还是不可能。
“别去找爸,他攒点钱也不容易。咱们去贷款。”
“贷款?”尹祥平的声音里透着不安,“那能贷到那么多?还得上吗?”
王建安只是模糊的记得在这个时间段有个菜篮子工程,政府支持农民低息贷款发展副食品。
上辈子他们这儿就没有搞这些的,所以知道这回事的人少之又,王建安也是后来听说的。
不过现在他并不清楚细节,还需要去信用社了解详情。
按理说养殖也属于菜篮子工程,不过王建安要修的猪圈走了捷径:修住宅附带猪圈。
这算一个灰色地带,所以修猪圈和沼气池的钱没法贷款。
“没问题的,现在政府有政策。”王建安拍了拍妻子的后背,“到时候猪卖了也有2000多块钱,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