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立刻回到马车上,神情凝重地对苏河说:“苏兄,这宝钞之事至关重要,还请详谈。府邸之事我自会安排妥当,不会耽误你太久。”
苏河无所谓地答应了。
他对货币体系崩溃的了解,更多源于穿越前看过的一些历史科普,知道从朱棣时期起,大明宝钞就逐渐沦为废纸,如同后世津巴布韦币般失去价值。
给朱标简单讲讲,几分钟的事而已。
见苏河答应,朱标这才松了口气,重新坐下,脸上已不复轻松,反而带着紧张。
宗亲赡养制度的弊端他或许能算清,但这金融货币之道,对他而言完全是另一个陌生领域。
“苏兄,按你方才说的三种货币,咱大明宝钞应属第三种。前朝大元也曾发行过纸币,如今不过是换成了咱大明的名头,怎会酿成如此大祸?”
大明开国那天,朱元璋便决定废除前朝纸币,发行独一无二的大明宝钞。
这一家子的思想,多少有些古板。
一个能兴起文字狱、试图恢复小农经济的皇帝,对经济学又能有多少深刻理解?
即便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更多是军事才能突出,才创立内阁、东厂来制衡锦衣卫。
朱标,也是因为遇到了苏河,才逐渐变得愿意接受这些新思想。
看着朱标天真的样子,苏河无奈地叹了口气:
“太子,你还是太天真了。既然你想知道,我就把所知的都告诉你。”
“不错,大明宝钞是第三种货币形式。但你要明白,这纸币本身毫无价值!它的价值,必须由国家的信誉和实力来赋予!”
“如今大明有实力,但信誉……或许现在还残存一些,可最多十年,大明宝钞在百姓手中就会沦为废纸,恐怕连一张白宣纸都不如!”
“啊?!”朱标大惊失色,“我大明宝钞怎会落到如此地步?历朝历代都发行纸币给百姓用,父皇也是循前朝旧例开展,这理应没问题啊!”
见朱标仍未明白,苏河拿起装着宝钞的盒子,取出那三千两白银的宝钞,展示在朱标面前:
“我问你,这上面写的是多少钱?”
“三千两白银啊,有何问题?”朱标困惑道。
“很好。”苏河点点头,“这是三千两白银,由你父皇下令印制。理论上,这宝钞能让我在大明境内买东西。我们假设,这三千两宝钞就代表整个大明唯一的一张宝钞,现在在我手上。而大明境内,实打实有一千万两白银。我是不是能用这张宝钞去换取相应价值的白银?”
“对……”朱标有些迟疑地应道。
“那好,我再问你。”苏河盯着朱标,“如果我手上有一张印着一千万两白银面值的宝钞,而你手上正有一千万两堆积如山的真金白银。我用这张宝钞跟你换,你换不换?甚至,我用十张这样的宝钞,换你那一千万两白银,你乐意不?”
如果说之前朱标还懵懵懂懂,苏河此刻这番对比,如同惊雷般在他脑中炸响!
他瞬间想通了关键点,整个人僵住,几乎忘记了呼吸,心跳如鼓擂,只觉眼前发黑,事情变得无比严重。
苏河没有理会愣住的朱标,继续沉重地说道:
“你若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就告诉你更可怕的后果。若不改变宝钞政策,到了后期,那些权贵豪绅,就会用他们手中堆积如山的、几乎等同于废纸的宝钞,去欺骗那些懵懂无知的农民,低价强买他们的土地!”
“最终,大明九成九的土地都将落入地主和权贵手中!而农民呢?他们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一堆花不出去的废纸!”
“当他们拿着宝钞去买粮,商人拒收时,你猜会怎样?农民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权贵被推翻,大明倾覆!新的王朝建立,一切又回到原点,重复历史上的轮回!”
“人人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有哪个统治者真正把这道理刻在心里?后世有人说得透彻: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