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 第151章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大诗人等不及了〔求订阅!〕

第151章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大诗人等不及了〔求订阅!〕(1 / 2)

盛夏的京城热浪滚滚,电影市场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

在这样的氛围中,《捉妖记》与《煎饼侠》的票房之争,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上映次日,《捉妖记》以1.5亿的票房成绩惊险压制住《煎饼侠》,这个看似胜利的数字,却没能给安乐影业的掌舵人江志强带来丝毫喜悦。

江志强站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手中的雪茄早已熄灭,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他目光死死盯着办公桌上平板电脑里的票房数据,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1.5亿...“

江志强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捉妖记》的次日票房虽然勉强压制了《煎饼侠》,但这个数字远低于他的预期。

助理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杯冰美式,“江总,您的咖啡。“

江志强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

助理识趣地将咖啡放在桌上,悄悄退了出去。

门关上的瞬间,江志强猛地转身,抓起桌上的平板狠狠摔在地上。

“该死的!“

他咬牙切齿,太阳穴青筋暴起。

昨日他还怀揣着超越《大圣归来》的梦想,暗自期待,但短短一天,这个白日梦就被打破。

失去了独霸档期的优势,仅凭《捉妖记》的质量,想要挑战《大圣归来》的票房神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发泄完后,江志强心里更加苦涩。

第一带来的不仅是名誉和票房,还有更多股票的收益。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或许可以让王昊帮忙刷票房?

但这个想法刚一冒头,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让王昊支持自己刷票房去超越他的电影?除非他脑子坏掉了!”

江志强自嘲地笑了笑,拿起冰美式一饮而尽!

《捉妖记》超越《大圣归来》已不可能,但追赶的《煎饼侠》想超越《捉妖记》,同样也是一件难以做到的的事情。

尽管《煎饼侠》给《捉妖记》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但毕竟一部是3D,一部2D,光是票价就不是一个档次,《捉妖记》的日票房冠军位置其实很稳健。

接下来的周末,电影市场迎来了观影热潮,《捉妖记》连续两天拿下单日2亿票房的佳绩。

而《煎饼侠》也不甘示弱,以1.7亿和1.6亿的票房紧随其后,两部电影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一周过去,《捉妖记》的票房虽然成功突破10亿大关,但未能打破《大圣归来》最快10亿票房的纪录。

进入次周,影片的票房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

与此同时,在豆瓣平台上,失去控评后的差评如潮水般涌来。

【动作生硬,毫无笑点,这片都能有8分,也是醉了。】

【预告片就有烂片既视感,恩,灵犀公司的特效还是有进步的。】

【演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还带我爸妈去看的,三个人坐那跟傻子似的太尴尬了。】

【......】

豆瓣评分也从原本的高分一路暴跌十个点,最终停留在7.0的位置。

尽管江志强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超越《大圣归来》的希望彻底破灭时,他还是心痛的难受。

不过,这种难受也不是很多。

有人被骂的比他更惨。

此时的大鹏还意气风发,但他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还有的还!

时间来到8月中旬,《捉妖记》的票房突破22亿,并顺利拿到延期秘钥。

这个成绩虽然未能实现江志强最高的目标,但也足以称得上辉煌。

为了庆祝这一成果,江志强特意将庆功宴的地点选在了自己的大本营香江。

在电影上映之前,他愿意将项目的最大功劳让给王昊,那只是为了票房做出的妥协。

如今票房基本尘埃落定,《捉妖记》的票房仅次于《大圣归来》,这是非常辉煌的成绩。

他自然不愿意将这份功劳拱手让人。

王昊对这一切知情,也没不在乎,反正该他的钱,他拿到手就行,《捉妖记》本身也不是他的电影。

庆功宴当晚,香江某豪华酒店的宴会厅内,灯光璀璨,星光熠熠。

众多娱乐圈的明星、导演、制片人齐聚一堂,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几乎汇聚了电影首映礼上的所有嘉宾,然而,冯裤子和王昊的缺席却格外引人注目。

冯裤子的缺席并不意外,毕竟在首映礼上,他与王昊产生了矛盾,江志强没有站在他这一边,两人的关系几乎闹掰。

而王昊的缺席,则引发了各种猜测。

江志强站在宴会厅的一角,手中端着一杯红酒,眼神时不时地望向门口。

“王导还是没来?“

江志强压低声音问道,嘴角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眼神却冷了下来。

张晗尴尬地点头:“他说新项目太忙,实在抽不开身。“

这下,江志强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江总,王导可能真的是有重要的事情,他们公司现在的项目不下五个,确实非常忙。”

张晗小心翼翼地凑到江志强身边,轻声说道。

最近一个月他邀请王昊出来洗脚,都被拒绝了。

由此可以看出,王昊是真的忙着项目!

江志强冷哼一声,没有回应,只是转身走向其他投资人,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开始寒暄起来。

虽然此时两家公司的关系还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没有撕破脸,但江志强心中的不满已经难以掩饰。

张晗看着江志强的背影,心中暗自叹气。

作为旁观者,他十分清楚江志强心态转变的原因。

一是利益问题,从目前双方的合作来看,王昊无疑是占便宜的一方,至少江志强是这么认为的,灵犀公司对这部电影的推动已经被他下意识忽略。

不管是特效合同,还是《捉妖记》30%的投资份额,都让灵犀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在江志强看来,自己如今手握顶级大IP,就该是王昊求着他的时候。

他正好也能借此拿捏灵犀公司的电影版权。

却没想到,王昊压根不甩他,对《捉妖记2》的事情,更是不闻不问。

另一方面嘛,则是因为某个内地影评人的一篇文章了,此人在网上如今已经被冠以第一王吹!

【论王昊如何以一己之力拯救一部先天不足的电影。

一、特效:从五毛到史诗级的跨越。

《捉妖记》上映前,业内对其最大的质疑是国产特效能否撑起奇幻IP。

导演许诚毅虽有好莱坞经验,但影片中胡巴的毛发动态、妖界场景的构建,若没有王昊团队的强大技术实力,最终呈现的恐怕是《巴啦啦小魔仙》级别的塑料感,更别说靠着萌态的胡巴拿到20亿的票房。

二、营销:绑定王昊的天才人设。

宣称这是王昊团队倾尽全力,继《大圣归来》后的顶级制作,全程蹭灵犀公司的流量。

不过,这部电影有灵犀公司的投资,这倒是无口厚非。

但从《战狼》到《捉妖记》,连续的成功,无疑证明了含灵量,这个词的含金量。

奉劝某些想要制作商业大片的导演,先想想你们的钱,够不够请灵犀公司做特效。

否则,还是别做大片的梦!

三、叙事:用技术弥补剧本硬伤。

《捉妖记》的剧情本质是低配版《驯龙高手》,妖界大战的史诗级特效才让观众忽略逻辑漏洞,沉浸于打斗的爽感。

结论:《捉妖记》的成功是技术驱动型案例。

王导用特效掩盖了剧本平庸,用营销转移了类型片质疑,甚至让观众容忍了演员浮夸的表演。

若没有灵犀公司,这部电影只会是豆瓣5分的圈钱大烂片。胡巴的原型来自《山海经》,但让它活过来的是王导。】

不愧是第一王吹,徐舒的文章,论点惊爆眼球,更是让江志强差点破防。

我就是宣传而已,不知道这是吹牛逼吗?你们怎么就都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