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光芒的源头,并非头顶任何一盏市政路灯,更像是一种……沉淀了无数岁月,由人之心念点亮的光。
楚牧之的呼吸骤然一滞,目光死死钉在那条刚刚补好的轮胎上。
老城区午后的阳光有些懒散,空气中弥漫着橡胶和尘土混合的独特气味。
修车摊主王姨正用一块旧布仔细擦拭着手上的油污,她面前站着一个满脸感激的学生,连声道谢。
“多大点事儿,快上学去吧,别迟到了。”王姨的笑容淳朴而温暖,眼角的皱纹里仿佛都盛满了善意。
学生骑上车,轻快地消失在巷子尽头。
一切都寻常得如同这三十年来任何一个午后,然而楚牧之的瞳孔却在剧烈收缩。
就在刚才,王姨为那学生补胎时,他看得分明。
那瓶装在普通塑料瓶里的补胎胶水,在挤出的瞬间,于阳光下折射出一缕几乎无法察身的光晕。
而当轮胎补好,气压充足,那道细微的接缝处,竟留下了一道细如发丝的金线。
若非他生性警觉,又对“光”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绝对会错过这惊人的一幕。
他装作不经意地走到摊位前,蹲下身,借着检查自己共享单车轮胎的动作,悄悄靠近了那辆刚刚离开的自行车留下的地面痕迹。
果然,一丝淡淡的金色印记留在水泥地上,像一小段金色的呼吸,正随着某种奇特的频率明灭。
这频率……和记忆灯一模一样!
心脏猛地一跳,楚牧之瞬间明白了什么。
他不动声色地站起身,与王姨闲聊了几句家常,趁她转身给另一位老人的三轮车打气时,指尖飞快地从地面上捻起一小截几乎快要消散的金线残留物,迅速用特制的绝缘箔纸包好,揣入兜中。
半小时后,城市另一端,苏晚晴的临时实验室内。
精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接触到那段金线,全息投影屏上,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
“成分分析出来了。”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惊异,“是‘光凝橡胶’。光脉能量与高分子聚合物的深度融合产物,它不仅能传导能量,还能……存储信息,就像固态硬盘一样。”
她纤长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调出了整个江城市的光流脉络图。
在那张巨大的、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城市能量网络上,一个原本黯淡的区域,此刻正有一个全新的光点在疯狂闪烁,其亮度甚至在稳步攀升。
光点的中心,正是王姨的修车摊。
“你看这里,”苏晚晴放大地图,指着光点周围,“以此为中心,周边三公里范围内,所有前段时间因线路老化而熄灭的路灯,就在昨夜,全部自动点亮了。没有维修记录,没有电力波动,它们就像……被无线充电了一样。”
她秀眉紧蹙,得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光脉在把王姨的摊位,当成一个新的‘超级充电站’在用。”
楚牧之陷入了沉思。
他查过王姨的资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女工,三十年来,风雨无阻地在这里摆摊。
她不成文的规矩是,学生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补胎换气全都免费。
她总是自掏腰包买最好的胎胶和工具,却从未登记过任何一个受助者的信息。
她不图回报,不求感恩,仿佛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心安。
心安……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楚牧之脑中萌生。
傍晚,他提着一盏老式煤油灯再次来到修车摊。
他借口灯芯有问题,请王姨帮忙看看。
就在他将煤油灯放在那个修了无数轮胎的陈旧工作台上的瞬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灯座里的煤油,竟像拥有生命一般,违反了物理常识,从油壶的缝隙中渗出一丝丝油线。
这些油线在接触到工作台的瞬间,立刻化作流光,顺着台面上那些肉眼不可见的金色纹路,闪电般汇入地下。
下一秒,整条老街的地面,都起了反应!
一个个沉重的铸铁井盖,它们的边缘缝隙中,泛起了与那金线如出一辙的温润微光。
光芒沿着地下管网的走向,如同一条条苏醒的地龙,向着四面八方蔓延开去。
更奇特的一幕发生了。
一名下班市民骑着电动车路过,车子忽然发出一声轻快的“嘀”声,原本只剩一格的电量显示,瞬间满格!
仪表盘中央,甚至还亮起了一个由像素点组成的、憨态可掬的笑脸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