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正始刑书(1 / 2)

咸熙二年,寒冬腊月,狂风呼啸,卷着冰碴如刀割般划过邙山。

陆衍身披素衣,面色凝重,双膝跪地,面对着镇魂碑。

这座镇魂碑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碑额上雕刻着精美的饕餮吞文图,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它是曹魏正始年间为镇压“浮华案”而建,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

然而,此刻的镇魂碑却显得有些诡异。碑身原本应是洁白如雪的石料,如今却渗出了黑褐色的黏液,顺着碑身缓缓流淌,仿佛是被某种神秘力量侵蚀。

三个月前,陆衍在洛阳郊外挖掘最后一座党人墓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腐烂的竹简。

这些竹简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经过仔细解读,陆衍震惊地发现,当年那些被腰斩的清流名士,他们的骨殖竟然全部被浇筑成了这座镇魂碑的地基!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陆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凝视着镇魂碑,心中涌起一股悲愤和无奈。

这些清流名士,本应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因“浮华案”而惨遭横祸,如今连他们的尸骨都无法安息,被深埋在这冰冷的碑下。

\"刑于金石者,其魂必锢于断笔......\"陆衍将朱砂混着尸油涂抹在碑面。

随着《受禅表》拓片的起落,那些被禁绝的解毒咒文渐渐在宣纸上显形。

突然间,那高达三丈的石碑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撕裂一般,从第九行处裂开了一道锯齿状的巨大豁口。

伴随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一股浓稠的血浆如泉涌般从豁口中喷涌而出,溅落在四周的地面上,形成了一滩滩暗红色的血洼。

而在这血浆之中,还隐藏着无数密密麻麻的白骨手臂!

这些手臂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操纵着,争先恐后地从豁口中伸出来,它们的每一节指骨上都镌刻着带倒刺的八分书,看上去狰狞而恐怖。

“这不是碑文!这是碑冢!”陆衍见状,脸色剧变,他立刻意识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他毫不犹豫地急速后撤,想要远离这座诡异的石碑。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只骨手如闪电般迅速伸出,准确无误地钩住了他的束发冠带。

陆衍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将他往后拉扯,他的身体失去平衡,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飞出去。

断裂的玉簪坠地粉碎,青丝里缠绕的《平复帖》护命符竟被骨指吸入关节缝隙。

腥风四起时,他望见碑林深处八百座禁碑同时震动,迸溅的碎石在半空组成《典论·论文》的诛心句段。

白骨暴雨中浮现三匹青铜囚车虚影。

陆衍肋部被\"臣繇言\"三个锋锐隶书字洞穿,剧痛让他回忆起曹魏禁碑令的恐怖:

传说钟繇斩杀\"浮华党人\"时,刑刀落下瞬间会用他们的舌血在囚服书写罪名,而那些受刑者最后发出的音节,会被锻成禁锢碑文的锁链。

\"元常(钟繇表字),百代之后犹不肯放过文心么!\"陆衍嘶吼着扯破《快雪时晴帖》卷轴。

王羲之的珍本墨迹遇血化龙,二十八道兰亭序笔势绞碎白骨手臂。

当雪色宣纸像一件轻柔的披风般覆盖在碑毒黑血上的瞬间,他的目光如被磁石吸引一般,猛地落在了那被镇压的碑文中枢处。

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物体,在黑色的血液中若隐若现,仿佛是被遗忘的珍宝。

他定睛一看,心中猛地一震——那竟然是他青梅竹马留下的雕梅玉簪!

记忆如同被狂风撕碎的信笺一般,在他的脑海中漫天飞舞。

他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午后,阳光透过洛阳昭宁坊的梅树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那片梅树下,站着一个名叫琬卿的少女。

她手中拿着那支雕梅玉簪,正温柔地指着《曹全碑》上的波磔,耐心地教他辨认。

那时的她,笑容如春花绽放,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整个世界都因她而变得明亮起来。

而如今,这支玉簪却被深埋在碑毒黑血之中,仿佛是他们之间那段美好回忆的象征,被黑暗和邪恶所侵蚀。

记忆中的她转身微笑时,眼角突然裂开隶书状血痕,怀中的青梅尽数腐化为刻满镇魂咒的铜铃。

\"撕啦!\"

半幅《快雪时晴帖》终究被碑毒浸透。陆衍抓着残卷撞向主碑,王羲之的墨迹突然活化为持剑的魏晋名士虚影。

书圣与碑妖相撞的冲击波里,解毒咒文终于完整浮现——那些笔画根本不是什么符文,而是用三百具受刑者脊骨拼接的《大魏律》总纲。

碑体崩塌时,陆衍纵身扑向嵌着玉簪的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