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213章 一鼓破之

第213章 一鼓破之(1 / 2)

百济是扶余人所建,该国王室以扶余为姓,下有沙、燕、劦、解、真、国、木、苩八大氏族,统治阶层是扶余人,不同于下层百姓韩人。

该国设左将,掌兵权,设佐平,主管贵族会议,又颁布禁令,构建了由率系官阶和德系官阶为基础的官制。

所谓率系官阶,是与军事职能相关,左将即属此系。

德系官阶则侧重行政与贵族事务管理,如佐平管贵族会议,协调贵族势力,六佐平(内臣、内头、内法、朝廷、卫士、兵官佐平)分掌财政、司法、防卫等核心事务,后增设总管上佐平统筹。

自近肖古王起,到阿莘王,百济王都与真氏联姻。

当代百济王阿莘王扶余干是第十七代王,据《日本书纪》记载,其叔辰斯王对倭人第十五代王来纱别命(应神天皇)无礼,倭人第十六代王大鹪鹩命(仁德天皇)派亲信纪角宿祢前来责问百济,百济人遂杀辰斯王,纪角宿祢拥立阿莘王后返国。

来者身着麻袍,果露小腿,足踏草履,头发以木钗束住,约四十来岁的模样。

远远就拱手,用夹杂地方方言的洛阳官话唤道:“仆百济达率(兼具地方行政与军事职能,相当于汉地的太守)真相如,请问来者乃哪方贵客?”

王愔之朗声道:“我乃大晋朝徐州刺史王愔之,领平北将军,近来沿海有倭寇出没,袭杀百姓,本将亲领大军追击,倭寇逃入弥皱忽城,命你立刻打开城门,由我军进城搜查。

若敢于违抗,必毁城摧寨,教尔等子子孙孙无孑遗矣。”

“什么?”

真相如面色大变,忙喊冤:“冤枉啊,百济与倭人从无往来,怎会窝藏倭人,城中丁口仆皆有数,仆敢保证,绝无倭人!”

“呵~~”

王愔之冷笑道:“你拿什么担保,是你的脑袋吗?”

“这……”

真相如神色一滞。

真姓是百济的后族,又是八大姓之一,自然不是傻子,什么倭寇不倭寇的,只是借口,人家就是来烧杀抢掠的。

不过他仍是不死心道:“我百济王受大晋朝廷册封为镇东将军,乐浪太守,与将军同殿为臣,将军硬说百济勾结倭寇,可由我王遣使去往建康申辨。”

“哈哈哈哈~~”

一阵哄笑声传来。

尤其是府兵,战意炽烈,就等着破城大抢特抢呢。

王愔之也道:“速回去开门,莫谓言之不预也!”

真相如面色灰败,带着随从匆匆而回。

开门是不可能的,四门紧闭,并着快马赶往慰礼城求救。

王愔之不急于攻城,抱着围点打援的心思,于城外堆土筑弩台。

毕竟他的目地是掠夺人口,带回彭城开矿做奴隶,顺带着再给手下的光棍讨房老婆,让他们能安心在彭城扎根。

事实上彭城,包括淮北的大部分地域,气候还是相当适宜的,既不象江南那样湿热,又不比北方的酷寒。

粮食收成也还可以。

在彭城扎根,多数人都愿意。

时至现代,淮北仍是粮食主产区。

弥皱忽只有丈许高,弩台堆积两丈就足够了,千余辅兵齐齐动手,有的担土,有的夯实,然后一层层地堆筑。

城头守军眼睁睁看着床弩从船上卸下,由数百人呼着号子,一点点地拉上弩台,没有人不心惊肉跳。

“嗡!”

巨大的弓弦震动。

一枚三尺巨箭激射而出,狠狠打上城垛。

夯土堆筑而成的城垛陡然炸开,泥土碎块迸射,几名军卒闪躲不及,惨叫着掩面,满地翻滚。

还有人捂着眼睛的指缝中,渗出了鲜血。

“绷绷绷!”

随同登上弩台的,还有十余名弩手,纷纷扣动板机,射出一枚枚劲弩。

城头又是惨叫连声,一名名守军中箭身亡。

第二座弩台开始堆彻。

其实弩矢的杀伤有限,却是能制造不安全感和焦虑,毕竟没有人能长期忍受头顶有箭矢飞过,让你每一刻都提心吊胆。

这对士气的打击十分巨大。

真相如带着随从走在城里,忧心忡忡,再看着一名名受伤的军卒,乃至于死尸被抬下来,心里又说不出的愤怒。

三年前,高句丽来袭,掠走了数万人和大量的粮食财货,让百济损失惨重。

三年后,晋人泛海而来。

不是说晋国士人温良谦恭让吗?

却是突然间,城门被打了开来,数百卒冲了出去。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