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最后几天,徐道覆的妻儿来了,王愔之亲自接见。
徐妻卢氏,是卢循的妹妹,二十出头的年纪,眉目清秀,怀里抱着个婴儿,不安地施礼:“妾见过王郎!”
“不用客气!”
王愔之笑着摆手:“卢循总算做了件人事,他何时去广州?”
卢氏道:“家兄定于年后启程。”
王愔之沉吟道:“我对他没有恶意,他若来投,自当重用,不来,我可以等他几年,你写封信回去,告诉他,待他到了广州之后,我愿与他互通市贸。
另再请他把归附于我的将士家眷送来,我不白要他的人,可拿粮食与他交换。”
“妾立刻就给家兄写信!”
卢氏忙道。
王愔之笑道:“你们夫妻团聚,我就不打扰了,年后复堂尽快把庄子建起来罢,若有不足之处,可向许允之与严慎索要。”
“多谢督帅!”
徐道覆由衷称谢。
王愔之转身而去。
……
不觉中,一年过去。
王愔之独自漫步在田埂上,又是一年了,自己二十一了啊。
时间总是于不经意间流逝,穿越也有四年了,前世的记忆,正在慢慢地模糊,他越来越少的回想起前世的父母家人。
反是郗氏,被他真正当作了母亲,谢月镜也是他真正的妻子,榆儿、青儿与桑儿,则是他真正的孩子。
即便偶尔会想回前世的家人与亲朋好友,也如别人的记忆那般,很难生出波澜。
这到底是谁夺舍了谁?
而更让他忧心的,是薛银瓶已经二十三了,一个姑娘家,无怨无悔的跟在身边四年,也从来不索取什么,让王愔之心里面愧疚的很。
不行!
今年一定要将薛银瓶拿下,不管有没有名份,先给老子生个孩子,把位置预定下来再说。
嗯!
我很渣!
但我会一直渣下去!
……
建康!
因孙恩头颅于年后被送来,司马道子改元元兴,是为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搏个好彩头,并自领太傅,以太傅录尚书事。
此时,孙恩的头颅盛放在托盘上,脸面被黑漆封住,双目紧闭。
司马道子负手绕着托盘来回走动,连连点头。
似乎确认了这就是孙恩,司马道子伸手一指:“好你个孙贼,汝号称清君侧,孤就在汝眼前,宁不清耶?”
司马道子满脸调侃,捋须呵呵直笑。
司马元显站一旁,面色松快。
孙恩的首级被呈上,这是个好征兆,朝庭四贼去了一贼,还剩桓玄、王愔之与刘牢之。
这三人伏法授首乃早晚间事。
司马元显似是想到了什么,拱手道:“今趟能擒来孙恩首级,全赖下邳太守刘裕,此人论起韬略不逊于王愔之、
儿以为当召入京,于禁军任要职,上可御桓玄,下可御王愔之,保我司马家的江山!”
司马道子沉吟道:“我儿所言甚是,当初能说得刘牢之反王恭,今日亦能使刘裕反刘牢之,且刘裕出任下邳太守,已使刘牢之不快,想那刘寄奴连寒门都算不上,要想抬举门楣,理应清楚该投效于谁。
不过……桓玄早晚要下都,暂时不宜得罪刘牢之,还须给予刘牢之封赏,以安其心。”
司马元显表示理解,剿贼须一个个的剿,在父子俩的排序中,孙恩>桓玄>王愔之>刘牢之。
去了孙恩,下一个是桓玄,正需要刘牢之出力。
虽然摘得孙恩头颅是刘裕的功劳,但是正因刘牢之的举荐,刘裕才能出镇句章,转而因功晋下邳太守。
或许是存有缓和关系的心思,孙恩的首级也是刘裕先送至京口,再由刘牢之转来朝庭,还有经手之功!
司马元显道:“刘牢之主政京口、晋陵,及江北广陵至彭城的大片地域,不可再封赏实职,不如赐个爵位给他,如何?”
“也罢,给他个郡公,料想应知足矣!”
司马道子刚点头,殿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父子二人齐齐看去,一名文吏匆匆奔来,急声道:“相王、司马郎君,南郡公有表呈上!”
一听桓玄的名字,父子俩的好心情嘎然而止,司马道子一把抓过绢册,顿时眼里射出森寒的杀机。
“伪太傅司马道子,窃闻人臣无将,将则必诛,社稷之贼,不共戴天,道子居太傅之位,专国柄之重,然其行若何?
其罪一曰:僭越礼制,先帝崩殂,居丧期间弦歌不绝,以哀垤为宵征之服,穷声色于罔极之日,更劫掠王国宝妾室,空其闺房,此悖逆之始,骇人听闻。
其罪二曰:祸乱朝纲,假相王病重,擅命扬州,父子同录,比肩连案,既专权重,多行险暴,恐相王知之,杜绝视听,恶声无闻,佞誉日至,万机之重委于厮孽,国典朝政淆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