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129章 荆江剧变

第129章 荆江剧变(1 / 2)

因天气炎热,顾铭自打在贺氏的宅院住下之后,就再未出过山阴,每日里,走亲访友,与同龄少年嘻戏游乐,谈玄服散,娱以女乐,日子过的飞起。

顾氏看的直摇头,也颇为难以面对王愔之。

这就是曾经位列顾陆朱张的顾氏啊。

当然,这其实与顾恺之有关,顾恺之意识到了家族危机,但他逍遥快活惯了,从未吃过苦,又走到哪儿都受人追捧,并无治家良方,以至上行下效,奢靡成风。

王愔之也是无言以对。

算了吧!

不指望了。

山阴诸事大体安排妥当之后,王愔之留了薛根部骑兵在山阴,一边维持军事存在,一边练兵。

薛雀儿部、段谷合部与苏荃部,也开赴左近,在搜寻孙恩抢粮队伍的同时,兼具收拢流民。

王愔之则向王凝之告辞。

“什么,贤侄这么急着去钱塘?”

王凝之大吃一惊。

谢道韫也道:“贤侄走了,若是孙恩提兵再来又该如何是好?”

王愔之淡定道:“据打探到的消息,孙恩已率主力回了甬东诸岛,目前仅一支偏师驻守上虞。

而会稽受创严重,他的粮草辎重又几乎丢弃,今年早稻几乎颗粒无收,晚稻也损毁大半,就算刮地皮也刮不出多少粮食。

故小侄猜测,孙恩很可能会去往南面的晋安与建安两郡筹措资粮,甚至他胆大点,往广州刮粮也无不可能。

总之是一时半会儿顾不得山阴,最快也要在明年早稻成熟的时候才会挥师前来。”

“这就好啊!”

王凝之松了口气。

谢道韫狠狠瞪了一眼过去。

孙恩不祸害山阴,转而去霍霍晋安建安两郡,就兴灾乐祸了是不是?

哪有这样的人?

“嘿嘿!”

王凝之尴尬的讪笑起来。

突然王愔之挺羡慕这俩夫妻的,看的出来,他们感情很好,这在世家大族的一桩桩联姻中,俨然是一股清流。

王凝之又道:“有荆州的信报与贤侄说,朝廷曾以桓玄督荆州之长沙、衡阳、湘东及零陵四郡诸军事,改玄兄伟代杨佺期兄杨广为南蛮校尉,并以殷仲堪复刺荆州。

此举将使桓玄与殷仲堪、杨佺期决裂,果不其然,殷仲堪已与杨佺期结盟,共讨桓玄。

时荆州水患,殷仲堪开仓济民,又逢姚秦攻打洛阳,桓玄以增援洛阳为由,出兵荆州。

并写信给殷仲堪,声称欲讨杨佺期,命殷仲堪收杀杨广,不然将攻江陵。

之后,桓玄袭取了殷仲堪屯驻于巴陵(今湖南岳阳)的粮草,又向途经夏口(今武汉汉口)的梁州刺史郭铨矫诏,命郭铨为前锋讨杨佺期,并授江夏兵予郭铨,命督诸军前进。

留驻江陵的桓玄兄桓伟因畏惧,向殷仲堪自首告密,被掳为人质,使其写信劝桓玄罢兵,桓玄不为所动。

殷仲堪又遣从弟殷遹率七千水军进击,被桓玄击败,后遣杨广及殷道护攻玄,桓玄再胜,直逼江陵,殷仲堪向杨佺期求援,杨佺期率步骑八千自襄阳而来,怕是很快便能决出分晓。”

淝水战后,谢玄收复了洛阳,因北方诸胡混战,洛阳及周边残破凋零,反而无人来取,致使洛阳一直控制在朝廷手里。

而桓玄在江州,欲救洛阳,须由荆州经南阳北上。

谢道韫摇头叹息:“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不长,怕是此次凶多吉少了。”

王凝之也怔怔望向远处。

肉眼呆见,桓玄将控制大江上游,下游有刘牢之桀骜难驯,外又有孙恩随时会来,显而易见,相王父子已陷入了独力难支的窘境当中。

而天子愚蠢痴呆,不论桓玄、刘牢之与孙恩谁入京录尚书事,必大权独揽,滋生野心。

当年桓温窥伺神器,尚有谢安与之周旋,只能黜海陵王另立简文帝,可如今还有谁会为司马氏的江山耽精竭虑呢?

晋室就如一座腐朽不堪的旧屋,一踹就倒!

站在他们的立场,并不愿晋室被嬗代。

王愔之拱手道:“多谢府君告之,小侄就在钱塘,若有敌来,两三日可兵至,府君和谢夫人大可放心,小侄告辞!”

说着,转身而去。

与顾氏和贺江梅道了别之后,就径直出了城。

兵马已经整备,王愔之亲率三幢鸳鸯阵,弓枪兵三幢,部分健保营、匠作营、以秦氏为首的女教习百来人,以及尚未去往钱塘的辅兵杂兵屯田兵包括家眷,近万女子,赶着长长的辎重车辆队伍,去往钱塘。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已经陆陆续续有屯田兵及辅兵杂兵迁徙过去了。

途中,比来时好了些,至少尸体得了掩埋。

但田地仍然荒芜,有零零散散的流民顶着烈日,在地里刨食,看着大军过来也不害怕,瞪大着一双双饥饿的眼睛。

禇秀之叹了口气道:“明年怕是要有饥荒了。”

“不错!”

严慎忧心忡忡道:“自入夏以来,滴雨未落,临着河湖沟渠,尚可取水灌溉,但距离水源比较远的地方,土地已经干涸皲裂了,禾苗也都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