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霞染红天际时,青阳镇的轮廓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那连绵的灯火,比汉寿县的月光要亮上百倍。
骡车驶入城门,一股与汉寿县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由鼎沸的人声、食物的香气和街边商铺里传出的丝竹声混合而成的、名为“繁华”的味道。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宽阔平整,足以容纳四五辆马车并行,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绸缎庄的幌子在晚风中招展,茶楼的灯笼映得整条街都亮如白昼,就连路边的孩童都穿着崭新的棉布衣裳,手里举着糖画追逐嬉闹。
“乖乖,这青阳镇可真热闹,”赶车的王武看得眼睛都直了,“比咱们汉寿县的年集还气派。”
车厢里,凌煕掀开车帘,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眉头却微微蹙起:“人虽多,但大多面色偏黄,步履虚浮,看来此地富庶之下,亦有隐忧。”
何青云放下帘子,神情平静:“水土养人,此地商人重利,百姓饮食想必以精米白面为主,长久食之,自然不如五谷杂粮养人,咱们的粉条,正好能补上这一块。”
她拍了拍身边码得整整齐齐的货物:“先找家客栈落脚,明日再去探探行情。”
他们在城南找了家名为“悦来”的客栈,铺面不大,但后院干净,正好能停放骡车。
店小二殷勤地迎上来,接过缰绳时目光在骡车上那几大包货物上扫过,笑着问道:“几位客官是来镇上做买卖的?”
“是啊,从乡下带了些干货,想来碰碰运气,”何青云从钱袋里摸出几文钱递过去,“小哥,跟您打听个事,这青阳镇的米面粮油,都是哪家铺子说得算?”
店小二接过赏钱,话匣子顿时打开了:“姑娘可问对人了!要说这粮食生意,整个青阳镇都得看城东陈家的脸色,陈家粮行开了三代,镇上七成的酒楼饭馆都从他家进货,咱们这些小客栈也不例外。”
他压低声音:“陈家大少爷可不是好相与的,为人霸道得很,外地的货想进青阳镇,不给他送份厚礼,门儿都没有。”
何青云点点头,心中有了数。
第二日清晨,她和凌煕换上普通的布裙,将王武和李四留在客栈看守货物,两人则走进了青阳镇最繁华的东大街。
街道两旁的食肆已经开门营业,包子铺的蒸笼热气腾腾,面馆的伙计正扯着面条往锅里下,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何青云走走停停,仔细观察着各家食肆的菜单和食客们的口味,发现这里的吃食虽精致,却多以面食为主,要么是汤面,要么是肉饼,花样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