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章 部族通商(2 / 2)

三日后,京城的批复文书与苏知意的书信一同送到云漠省。墨渊在批复中不仅同意了与乌桓部族的贸易协议,还下旨让镇北军调拨五百名兵士,组成“商路护卫队”,专门负责部族商路的安全;苏知意在信中则告知苏明理,江南道已成功与南方的百越部族建立贸易关系,建议他借鉴江南的“以货易货”模式,在商队中配备懂部族语言的翻译与医师,既方便沟通,又能通过义诊赢得部族信任。

苏明理按照苏知意的建议,从流民中挑选出十名懂漠北部族语言的人担任翻译,又从惠民药局的分店调派两名医师随行。崔家也如约派出二十名护卫,与镇北军的兵士组成联合护卫队。

半个月后,首批商队满载着五万石粟米制品,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乌桓部族主营地。苏明理亲自送行,对商队首领道:“此行不仅是为了贸易,更是为了传递大靖的善意。若遇到部族百姓有困难,能帮就帮,切勿与部族发生冲突。”

商队首领拱手应下,带着队伍缓缓消失在通往漠北的道路上。刘世安看着商队远去的背影,对苏明理道:“苏大人,若此次与乌桓合作成功,我们还可以开拓西域的商路,将北靖道的粟米制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这正是我的目标。”苏明理点头,“待云漠省工坊的产量稳定后,我们便派人前往西域考察,寻找新的贸易伙伴。新政不仅要让北靖道的百姓受益,还要让大靖的物产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大靖的繁荣。”

就在此时,流民代表王老汉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喜色:“苏大人!鲜卑部族的使者来了,说是看到乌桓部族与我们通商,也想与我们建立贸易关系,愿意用玉石与药材交换粟米制品!”

苏明理与刘世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鲜卑部族主动前来,说明部族通商的模式已初见成效,未来会有更多部族愿意与大靖合作。

苏明理立刻前往驿馆会见鲜卑使者。鲜卑使者拓拔烈性格豪爽,开门见山道:“苏大人,乌桓能与大靖通商,鲜卑也能!我们有最好的玉石与药材,这些都是内地稀缺的东西,用来换粟米制品,很划算!”

苏明理笑着道:“拓拔烈使者快人快语,我也不绕弯子。我们可以为鲜卑部族提供五万石粟米制品,你们则提供三千斤玉石与五千斤药材,贸易方式与乌桓相同,由联合护卫队护送商队,如何?”

拓拔烈当即答应:“就按苏大人说的办!我这就回去准备,希望我们的合作能比乌桓更顺利!”

送走拓拔烈后,苏明理让人加快粟米制品的生产,同时与崔家、刘世安商议,在云漠省设立“部族贸易交易所”,专门负责与漠北部族的贸易对接,方便后续更多部族前来合作。

一个月后,前往乌桓部族的商队顺利返回,不仅带回了五千匹良马与两万张皮毛,还带来了乌桓族长的亲笔信,信中表示愿意与大靖建立永久的友好关系,每年都会派使者前往京城朝贡。

消息传到京城,墨渊在朝会上公开表扬了苏明理:“苏明理在北靖道推行新政,不仅解决了流民的生计问题,还通过部族通商稳定了边境,拓展了大靖的商路,真是功不可没!朕决定,升任苏明理为北靖道总督,全面负责北方五省的新政与部族贸易事宜。”

百官纷纷表示赞同,连此前对新政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对苏明理的能力表示认可。苏知意站在文官之首,看着墨渊眼中的赞许,心中满是骄傲——弟弟的成长,不仅是苏家的荣耀,更是新政能在全国推行的希望。

苏明理收到升任总督的圣旨时,正与刘世安、崔明远在部族贸易交易所查看玉石与药材。看着满仓的物资,苏明理感慨道:“从土地重整到工坊建设,再到部族通商,北靖道的新政已不再局限于民生,而是延伸到了经济与外交。未来,我们还要让新政的辐射范围更广,让更多人受益。”

刘世安点头道:“苏大人,如今北靖道已成为新政的典范,不少周边省份都派人前来学习经验。相信用不了多久,大靖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迎来繁荣的景象。”

崔明远也补充道:“崔家愿意拿出更多资金,支持苏大人开拓西域商路。只要能跟着新政走,我们士族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部族贸易交易所的牌匾上,金色的光芒与远处工坊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荣的景象。苏明理站在交易所前,看着往来的流民与士族,心中满是期待——北靖道的故事只是大靖新政的一个缩影,而属于大靖的盛世已在这一片生机盎然中缓缓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