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自家老公是一个宝藏男孩
仙总过一次生日,结果找了一批明星来客串她的减肥电影。
大家听说她坐完月子就开始减肥,而且减肥期间,会顺便拍一部电影,记录她从胖到瘦的过程,全都非常的感兴趣,都想参与一把,得,还省了一笔费用,因为戏份不多,大家都表示友情客串,不收取费用。
陈大少就是要故意给这类剧情片打个样,这类电影的真实成本是多少,所以把成本压到很低。
大家不收钱倒还可以,大不了票房爆了后,都给包个红包。
而仙总的剧本在陈大少时不时的指点下也写得差不多了。这电影剧情其实不算出彩,把故事讲明白,讲通顺就够了。
陈大少有办法让这电影在別的地方出彩,比如健身动感歌曲,比如首创的健身动作,专业的减脂技巧分享。
原版《热辣滚烫》里的那套“动物流”健身动作,確实是高效的燃脂动作,这套动作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陈大少前世因为职业需要,对健身圈非常了解,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这套“动物流”要明年才会由美国的一个健身专家团队提出来,还经过了两三年的磨合改进,才成为最终大受欢迎的经典健身动作。
陈大少提前把这套动作在电影里展示出来,就成了他的首创,还有2021年《运动医学杂誌》提出的“死虫子”脊柱刚性控制法,是核心训练的黄金动作,nba球员最开始使用,再到风靡整个健身圈。
还有2022年才发明的阻力绳舞蹈健身操,无损伤,適合大体重人土。
另外还有很多早就发明了出来,但现在还没有流行进的的徒手健身动作,比如tabata燃脂训练法,靠墙蹲,平板撑,等等等等!
有了这些节带节凑感的健身剧情,当然得配上动感的健身音乐。
除了从国內国外购买一些已有的动感舞曲,陈大少还准备自己抄一些,送到国外去打榜,以音乐的成绩助推电影票房。
仙总见陈大少写下一大堆训练方法,心里痒得不行。
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爱运动的人,不过她之前主要是做有氧运动,喜欢长跑,动不动就是5公里。
陈大少也会健身,不过他的健身更简单,就一味的练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找了仙总这么一个体能怪,他疯狂练腿,靠著爆发力也就和仙总打个平手。如果不练腿,那岂不是夫纲不振
如果不是这次要拍减肥电影,仙总都不知道陈大少知道这么多先进的健身方法。
她倒不觉得陈大少是要对她藏著掖著,他连赚钱的信息都不会对自己隱瞒,这种事肯定不是故意藏瞒的,而是没有碰到这样的事,他想不起来。
她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自家老公就是个宝藏男孩,时不时的又能从他身上挖到一些好玩的东西出来。
不过当她想让陈大少教她这些训练动作的时候,陈大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这傢伙就不是能忍得住的人,陈大少要是教了她,她不得马上就练起来啊
虽然她伤口恢復得很好,但运动后会出汗,出汗了就容易著凉,还是等她坐完月子再说。
写歌和健身的事先放一边,最近陈大少还挺忙的。
先前他和仙总说过自己有可能会造车,还真不是说说,他让人去调研目前国內的汽车市场以及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他还真想在这个赛道参一脚。
不过他和这些常见的新能源厂家对標特斯拉的想法不一样,他想要做的是类似宏光i这类型的微型车。
做新能源汽车赚钱不是目的,他想把这种微型纯电动做到比宏光i更便宜,响应国家发展方向,解决普通人出行问题。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超便捷,.隨时看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这不是他突然高尚了,觉悟了,而是要为未来做准备。
陈大少发家太快,快得在他发家的过程中,还没有人来得及给他使绊子。
或许也有人想给他设局之类的,但天仙传媒一天一个样,等你针对天仙传媒的布局的设计好,就会发现它已经又上了好几个台阶,大到让你的袋子装不下了。
但往后的发展不可能这么快了,天仙传媒会逐渐进入平稳期,而陈大少想要做的就是在这之前,给自己塑一层金身。能得到公眾的热爱,一人关係到千家万户的民生。
这层金身塑好,正常的商业竞爭国家不会管,但有人想要给天仙传媒或是陈大少使阴招,国家都不答应。
而正常的商业竞爭,陈大少只做自己有先知先觉的行业,抄答案式的经营公司,可保立於不败之地。
扯远了,说回造车项目。
奶微向陈大少匯报了一大堆关於新能源三电系统方面的高级人才。
陈大少按履歷,先选出了三个履歷最看,看起来来头最大的,让让人去和他们接触。
这三人分別是马东辉、黄元毅和刘研。
马东辉、硕士毕业於上海大学机械製造专业,曾先后担任简式国际汽车设计车身部总监、现在是三一重工车身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主导工程机械车身轻量化研发。是增程方面的专家。
黄元毅、湖南大学材料科学博士,五菱之光底盘研发工程师、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主导车身轻量化设计。
刘研、熊厂的硬体架构工程师,负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开发,是智能控制方面的高级人才。
这三人如果有意向,就选最好的,如果没有意向,再向下选择。
按理来说,应该问题不大。
新能源行业和网际网路企业不一样,因为这是新赛道,並不太注意资质,主要是看投资人钱多不多,还有创始人履歷是否让人信服。
这两点陈大少占据绝对优势,新能源御三家,何小鹏、李想、李斌三人的钱加起来还没有陈大少的零头多。再说创业,陈大少白手起家,4年时间就衝到首富级別,谁的创业经歷有他牛
而且陈大少有杀手,他如果要造车,他会先建工厂。这样的模式对高级人才更有吸引力。
新能源御三家初期根本没有自己的工厂,都是找別的厂家代工。自建工厂都是好多年后的事了但陈大少和他们的目的不一样,他不是想创建一个品牌来上市圈钱,而是想踏踏实实的造点普通人买得起的平价车出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所求的目的,如果找別的厂家代工,就失去了意义。
而且他也很自信,只要他生產的汽车能把价格压到3方块以下,销量肯定很好。找別的代工厂,绝对满足不了他想要的產能。
他参考的是宏光i的销量,让人做了一份年產量达到50万辆汽车工厂的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