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九华篇之相逢
金九华离开不久, 南京城就入了冬,一天比一天冷。日子数着过,渐渐就到了两个月后。
已是黄昏时分, 天是阴沉沉的, 他骑马到了守备太监府的角门前, 几个小火者正登着梯子,往门上挂过年的红灯笼。南京比起北京, 风气又额外奢靡些,这灯是鎏金铜镂的,上面雕着亭台楼阁, 富贵华丽之极。
小火者们见了是他, 都一窝蜂地涌上来,有牵马的, 有问好的, 纷纷笑道:“督公念了好几天, 说您怎么还不回来。怕是要在北京呆到过年不成。”
他摆摆手道:“有些事情耽搁了, 路上真是紧赶慢赶,一会儿也不带停的。”
他一路向里面走, 逢人便招呼, 没多久就进了高俭的书房。
屋里点着银丝炭盆, 温暖如春。高俭正在书案前写些什么, 见他来了, 也是喜形于色。他跪下叩头, 高俭便摆摆手叫两边伺候笔墨的小宦官出去,又示意他坐。
金九华道:“督公, 今年冷的早,我怕运河结冰, 就叫几艘船早些回来了,我回程是走的陆路。”
高俭问道:“真不容量。可还顺利吗?”
他就点点头:“托督公的福,各衙门交接得还算顺畅。本来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都是宫里各衙门的掌印看在督公的面子上,客客气气地交了差。”
高俭笑道:“倒是比我想的妥当。甲字库的那帮人惯会拿乔,没为难你吧?”
“也还好。我托人叫了一个局,请他们喝了花酒,三杯酒下肚,又许了点东西,就不说什么了。”
高俭点点头,又小声问:“爷爷和干爹府上,都去过不曾?”
“我都去过了。”金九华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两封信来,“他们各有交待,请您亲启。”
高俭伸手拿了过去,却并不拆开,将信放在一旁,用一方黄玉镇纸压住,又低声问道:“紫禁城这位新圣上的事,打听过没有?”
“打听过了,只说这位圣上年纪虽小,却有决断。初登大宝,便跟朝臣们闹得有点僵。”
高俭站起身来,脸色阴晴不定,他在屋里踱了几步,小声道:“宫里二十四衙门的掌印,年内动过不曾?”
“没有,只是乾清宫管事换了他从湖北王府里带来的掌家,姓黄,叫黄淮。”
“黄淮……不认识。”高俭眯着眼睛想了想:“他从王府带了多少内官进宫?”
“大概二三十个吧,多是分到各个衙门了。”
金九华将一张名单拿了出来,高俭立即打开,从上到下细细看过,果不其然见到了方维的名字。“混得不大好啊。神宫监……也没有个职位。”
金九华疑惑地看着高俭,他擡起头来:“你做的很好。”
“我也是在酒席上零星问出来的,只怕不全。”
高俭叹了口气道:“九华,我让你打听这些事,很琐碎吧。”
“督公交代的,一定有道理。”
“圣上如此雷厉风行,又和臣子们闹得不快,一时半会还不会动宫里的人。过几年……便不好说了。咱们离得远,可要看着宫里的风向。”
金九华道:“老祖宗说,圣上对宫里服侍的人,还算和气。”
高俭点点头:“毕竟宫里的人,盘根错节,也不好贸然动,只是……”他忽然眼睛里闪出寒光:“张太后怎样?”
“我特意问过了,老祖宗说也还优待着。”
高俭望着窗外,没有答话,只是用手指头紧紧捏着桌角。过了一阵他才笑道:“九华,你刚进了门,我劈头盖脸地问这许多。我这几天想着,想在南京呆下去,也要有自己的生意,不然宫里这许多人,今天给一百两或许满意,明年哪怕是一百一十两,也填不上了。”
金九华道:“正是。今年勉强算是过了,明年……怎么都难。”
高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我时常想,咱们在山西的时候,心里敞亮多了。罢了,你快回去歇息吧。生意的事改天再说。”
金九华松了口气,告退出来。他回屋洗了把脸,下人将箱笼送了进来,在角落里摆好。他开了箱子的锁,从里头取出一件棉衣,又将它层层解开,才从最里头拿出来一个油纸包着的物件。
他又换了件外袍,将皱褶都理顺了,才从容地向客房走去。
风吹在脸上,他只觉得有点凉意。他穿过月洞门,屋檐下挂着一盏小宫灯,昏黄的光下照见细细的雪粒子来回乱飘。他看见里头的灯还亮着,心便跳的快了些,擡起手来轻轻敲门。
她来应门,头上挽了个简单的发髻,脸颊上有了肉,脸色也比夏天红润了许多,灯光下温婉可人。她看他呆呆地站着,抿着嘴笑道:“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他如梦方醒,恍惚着走进门。她刚才正在书案前写着字,纸上是工工整整的小楷,笔力遒劲,已经写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