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家宴(1 / 2)

跟着候公公一路沉默地行走在深邃的宫墙之间,罗彬心中已然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赴宴”有了几分猜测。

果然,候公公并未引他去往举行大型宴会的宫殿,而是径直来到了象征着庆国权力核心的御书房。

御书房旁侧,有一处延伸至太液池上的宽敞露台,视野开阔,湖光潋滟。

此时,露台上并未摆设庄重的御案,而是放置了一张不大的方桌,旁边配着几张舒适的软榻。太子李承乾与二皇子李承泽已然在座。

候公公尖细的声音响起:

“范公子,请入座吧,陛下稍后便到。”

罗彬目光扫过,二皇子李承泽依旧是那副散漫不羁的模样,半倚在软榻上,见他到来,随意地抬了抬手,算是打过招呼,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而太子李承乾则坐得笔直,仪态端正,见到罗彬,只是微微颔首,神情是一贯的严肃与恪守礼法。

罗彬也不客气,寻了个空位便坐了下来。

刚坐定,便有数名宫女太监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地将几样看似家常,实则用料烹饪都极为考究的菜肴摆上了桌。

香气飘来,罗彬顿时觉得腹中一阵饥饿。想起早上为了躲避那些狂热的“粉丝”,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仓皇出逃,此刻看到美食,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庆帝并未穿着龙袍,而是换了一身宽松的白色常服,慢悠悠地从御书房内踱步而出,脸上带着一种看似闲适的神情。

“都到了?”

庆帝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随意地在主位坐下,摆了摆手,

“都放松些,今日不算朝会,也不算国宴,就是一顿简单的家宴,不必太过拘谨。”

皇帝金口一开,说是不用拘谨,但谁敢真的放肆?

然而,罗彬偏偏就“实在”了一把。

他闻言,立刻从原本还算规矩的跪坐姿势,改成了更舒服的盘腿坐姿,直接靠在了软榻上,动作自然流畅,仿佛真是来亲戚家串门吃饭的。

站着累,跪着更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这可是人生信条。

二皇子见状,嘴角微不可查地翘了翘,身体也稍稍放松了些许,但依旧保持着基本的仪态。

唯有太子李承乾,仿佛没听到庆帝的话一般,依旧挺直腰板,一丝不苟地跪坐在那里,如同泥塑木雕。

罗彬看了看这“一家三口”的阵容,觉得自己这个外人杵在这里实在有些突兀,便开口道:

“陛下,既然是家宴,臣在此……恐怕不太合适吧?”

庆帝拿起筷子,夹了一箸清炒时蔬,闻言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中带着一丝戏谑:

“无妨,你脸皮厚,朕知道。坐下来一起吃便是。”

罗彬被噎了一下,心里忍不住腹诽:

合着叫我过来就是因为我脸皮厚好下饭是吧?还不是你让候公公把我揪过来的!

心里这么想,面上却不敢表露,只能干笑两声,目光已经不受控制地飘向了桌上那盘看起来酥烂入味的红烧肘子。

庆帝似乎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他吃了几口菜,目光在太子和二皇子之间转了转,最后落在太子身上,语气听不出喜怒:

“承乾,你从小便是如此,时时刻刻都绷着,像个木头桩子,到现在也没变。”

他又看向二皇子,

“你看看你二哥,正好相反,从小就没个吃相,肆意妄为,到现在还是这个德行。”

这看似随意的点评,却让太子和二皇子神色都微微一动,太子依旧沉默,二皇子艰难咽下嘴里的菜。

忽然,庆帝话锋一转,那双深邃的眼睛看向正在偷偷将魔爪伸向肘子的罗彬,问道:

“范闲,你觉得,朕这两个儿子,你更看好谁?”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惊雷,瞬间在露台上炸响!

太子和二皇子的目光几乎同时锐利地投向罗彬!

就连旁边侍立的候公公,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罗彬伸向肘子的手僵在了半空。

他心中警铃大作:

送命题!绝对是送命题!

说看好太子,得罪二皇子和他背后的势力;说看好二皇子,那是找死;说两个都好,就是虚伪,而且等于没回答。

他迅速收回手,脸上堆起一个无奈又带着点惶恐的笑容,说道:

“陛下,您这问题……可真是难为臣了。臣就是个写诗看病的大夫,这等国家储君的大事,哪是臣能妄加评论的?再说了,臣这还没跟灵儿和婉儿成亲呢,还想留着脑袋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呢。”

他这话说得看似惫懒无赖,实则是在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卷入夺嫡之争,只想安稳过日子。

庆帝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指着罗彬对太子和二皇子道:

“听听,这小子,怕死!”

笑罢,他又看向罗彬,眼神玩味:

“怕死?那你肯定是个奸臣了。”

罗彬面不改色,甚至还顺手真的夹了一块肘子肉放进嘴里,含糊道:

“陛下需要忠臣,臣就是忠臣;需要奸臣……那臣也可以学着当奸臣。全看陛下需要。”

他这番“忠奸都可以”的论调,更是让太子和二皇子眼神微变。

庆帝却似乎很满意他这个回答,又大笑了一阵。

笑过之后,庆帝神色稍正,对太子和二皇子道:

“你们俩都记住,这位小范大人,如今是我庆国文坛的希望,未来的栋梁。以后,无论谁……都要好好待他,不可怠慢,明白吗?”

这话里的意味,就更加深长了。太子和二皇子都恭声应道: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庆帝点了点头,又看向罗彬,仿佛才想起来似的,说道:

“你刚才提到了婚事……嗯,正好。朕现在就下旨,等你从北齐回来,便与你那两位未过门的媳妇,叶灵儿和林婉儿,正式完婚。”

北齐?

罗彬咀嚼的动作微微一顿,脸上适时地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问道:

“陛下,您刚才说……北齐?臣……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庆帝放下筷子,用布巾擦了擦手,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

“你现在是当世文宗,名声在外。北齐的庄墨韩,前两日特意上了折子,言说对你推崇备至,想邀请你去北齐游学交流,领略一下北地文风。朕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他顿了顿,继续道:

“正好,此次与北齐和谈,条件之一便是释放被俘的将士,以及……用肖恩,换回言冰云。使团需要一位身份足够、能力出众的人领队。朕思来想去,你既是文坛领袖,又与言冰云有同僚之谊,更是此次和谈的功臣,由你担任正使,护送肖恩北上,接言冰云回家,再合适不过。”

罗彬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就知道这顿饭没那么好吃。庄墨韩的邀请?怕是您老人家早就计划好的吧?

他知道,庆帝看似给了他一个“游学交流”的华丽外衣,实则内核是危险重重的政治任务。

但他也明白,自己并没有拒绝的权利。

于是,他放下筷子,站起身,恭敬地躬身行礼,语气平静无波:

“臣,遵旨。”

庆帝看着他,点了点头:

“很好。具体事宜,礼部和鸿胪寺会与你接洽。做好准备,不日出发。”

说完,他似乎完成了今日的主要目的,便起身,带着候公公,慢悠悠地离开了露台,将空间留给了三个年轻人。

庆帝一走,露台上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