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正兴登基(二)(2 / 2)

但最终清廷拒绝了吴三桂的提议,令关宁军剃发彻底归顺,结果就导致太子消失在乱军之中。

这个年号一提出,诸多大臣也纷纷支持,有两种含义,一是正气而兴于天下,二是因为有弘光篡位,有正位的寓意。

朱慈烺也觉得不错,听着大气有寓意,且可以保留一个字,弥补上个时空未完成的遗憾,于是决定年号为“正兴”。

众人起身之后,朱慈烺坐回御座,众勋贵和官员开始逐个呈上贺表,位高权重的勋贵和官员则是上御前亲自朗读。

大多都是些奉承赞美之言,即使无趣,朱慈烺也只能安静坐着听一个个听完,然后勉励一番。

之后的流程,朱慈烺原本想在承天门外,搞一个简单的阅兵仪式来凝聚人心,但此刻江山割裂,无数人还在受苦,自己何德何能,便将这个想法压了下来。

随后,朱慈烺坐着銮驾,在大汉将军,锦衣卫和中央军团的士兵多从保护之下,离开紫禁城,前往紫金山之顶。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因为天坛还未修缮完毕,便在紫金山顶社坛祭天,宣读祭文,朱慈烺有意效仿。

从洪武门至朝阳门,再通往紫金山的御道两旁,早已被五城兵马司的军士和中央军团士兵肃清。

士兵们背对街道,执枪按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威风赫赫的站立在大街两侧,骑兵团的精锐骑兵作为游动哨,盔明甲亮,在街巷间往复巡视。

街道两侧围绕着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挤攘攘等待着一睹大明天子的容颜,这些天朱慈烺时常探查各处工地,在南京城中传出了一个体恤百姓之名。

最先出现的,是一队三十六名身着华丽鱼鳞甲,头戴凤翅盔的大汉将军,他们身材魁梧,面色冷峻。

手持金瓜、金镫、金钺、戈、戟等,铠甲和仪仗兵器在日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紧随其后的,是代表皇帝权威的全套卤簿。

龙旗、北斗旗、日旗、月旗、风云雷雨旗、二十八宿旗……各色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尤其是那面代表皇帝的“天子大纛”十二重旄尾迎风飘扬。

南京城中的百姓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朱由崧登基时,只在皇城内完成了仪式,寻常百姓是看不到仪仗的。

于是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欢呼着,无形之中又将朱慈烺在百姓心中的的地位提高了几分。

在层层叠叠的仪卫簇拥下,皇帝的銮驾终于出现,在銮驾两侧,有内侍手持曲柄九龙黄金扇、孔雀羽扇等,为其障尘蔽日。

朱慈烺乘坐的是轻便的“步辇”,由十六名精选的舆士抬着,辇盖以金箔装饰,四周垂着明黄色的绸缎帷幔,此时已卷起,让沿途军民得以一睹天颜。

新君朱慈烺端坐于辇中,头戴十二旒平天冠,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衮服,旒珠微微晃动,遮挡了他的年轻的面容,更显天威难测。

銮驾之后,是护卫的勋戚、武将,他们顶盔贯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神情肃穆。再后面,是依品级着朝服、乘轿或骑马的文武百官。

吴三桂身穿华丽的山文甲,头戴凤翅盔,威风赫赫的走在百官队伍之前,李岩未着官服,一身儒袍于其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