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好一个没有那么差!
哪怕……李治这话是个事实, 也依然让弘化公主的满心苦闷,都在这一句话里充斥了肺腑。
吐谷浑是很典型的奴隶制政权,与吐蕃的情况相仿, 若只计算在籍人口,这个数目看起来少得可怜。可若是算上那些为他们所控制的羌人部落,其中人数又极为可观。
当面对强敌之时, 青海湖马场的龙种神驹也将被尽数投入到战事之中。
人马都齐备了。
当吐蕃以“举族前行”的方式越过草场,朝着吐谷浑而来的时候, 遭到的自然是强硬对抗一派的回击。
起码在李治的判断之中,吐谷浑才是占据地势之利的那一方, 也是一块对于吐蕃来说难啃的骨头。
或许这位陛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觉得, 这得算是对吐谷浑的夸奖呢。
可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啊……
且不说弘化早已看出的吐谷浑内部意见分裂,就算是被诺曷钵视为小将的钦陵赞卓, 也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成长起来。
这种交锋放在大唐陛下着眼全境的眼睛里,可能还不够看, 对于国力贫弱的吐谷浑来说,却是一根深深扎进来的倒刺。
以至于当听到这样一句应付之言的时候, 弘化已不太能维系住体面的表现,甚至忘记了媚娘此前教导她的循序渐进说辞。
反正,当一场求援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时候,忍耐与恭敬好像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她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
“陛下这话说得轻巧,可难道您要坐视吐谷浑亡国不成!青海易主, 到时候吐蕃嚣张得意, 还不是冒犯您的威严。”
“鲜卑慕容氏移居吐谷浑的这一支能有今日, 不过是仰仗于大唐的扶持,在慕容伏允身亡之后, 也再无人有对外扩张之心。我自边地赶回,求援大唐,难道是要扶持诺曷钵雄踞高原,睥睨八方吗?”
她考虑的不过是大唐的利益和吐谷浑的生死存亡而已。
可她话甚至还没说完,已听到了一句呵斥,“弘化,你逾越了。”
她实在是逾越了。
李治擡眸间冷意毕露,令人绝不难看出他此刻所想。
他最为痛恨的,莫过于有人欺他年少或是体弱。
哪怕这只是一句激愤之言,也不行!
何况,弘化并非是他的亲妹妹,更少了一层和他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简单直白的逾越二字,仿佛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到了弘化公主的头上。
明明已是气候回暖的春日,却让她像是一块冰雕直愣愣地站在那里。
她只能呆呆地看着媚娘在此时出来为她打圆场,说到弘化窥探得吐蕃可能与大食联手的消息,对于刚刚稳定下来的西域边境存在威胁。
说到禄东赞在被卸任之前,有过一项很特殊的决定,便是让芒松芒赞娶一位党项族出身的夫人,分明是要再剥夺掉吐谷浑的一方助力。
那么在一次次难以回转的打击之中,弘化有这等失态的表现并不奇怪。
又说到此番弘化亲自还朝,本就是希望,倘若李唐暂时无法发兵支援吐谷浑,起码由她来将消息传达回去,还能迂回一些,总不至于让吐谷浑在一怒之下直接倒向吐蕃。
武媚娘又道:“陛下,弘化出嫁吐谷浑的时候,终究也才十几岁,现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她心中仍以大唐为先,本就该当对她嘉奖才对。您忘了七年前的万年宫吗?”
当这最后一句说出的时候,李治的面色已慢慢恢复了平和,甚至在心中微有唏嘘。
也对,他确实不该对弘化过分苛责。
作为李唐第一位被派遣出去和亲的宗室女子,弘化身上的重担可想而知。
何况彼时的万年宫中,她不仅带回了昭武九姓各部的消息,也为那出万年宫大水的预警做出了一份贡献。
若只因这出私下的失仪而对她做出惩处,正如媚娘方才所提醒的那样,谁知道会不会将吐谷浑干脆推向吐蕃的那一方。
想要让人当好这块拦路石,也不能真当对方是可以忍受风吹日晒的顽石。
李治忽然又听一直身在此地的小女儿从旁插了一句:“阿耶,我想向弘化姑母请教一下马术。”
他顺势摆了摆手。
见他给出了同意的信号,李清月连忙跳了起来,一把将弘化给拉了出去。
弘化公主也没做出反抗,而是下意识地顺着这个力道走出去。
当头顶已无殿阁遮挡的时候,她才恍惚地收回神思,低声叹了一句,“早该想到的。”
在她回返大唐故土之前,早该想到的。
若要援助于吐谷浑,很早就能发兵了。
又怎么会等到现在呢?
大唐天子的冷酷无情,也真是在李治的那番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
但是吧,作为相对的一方……
“我说,你们两个一左一右地围着我干嘛,怕我做傻事?”
弘化朝着自己的两边看看,无奈地叹了口气。
方才她在那殿外都没感慨完呢,就被阿菟给拉走了。
她也还真拉着人往马场去了。
弘化原本还以为,那只是个暂时将她带出来的借口,结果竟不是。
她算了算阿菟的年龄,惊奇于她在随后从马厩中领出了一匹小马驹,而后熟练地骑了上去,也当真向她请教起了骑术。
按说,皇室的皇子不到十岁是不会开展骑术课程的,照这么算的话,阿菟可能比她的兄长还要早学习骑马。
当她获知,阿菟还是在李素筠来向她显示骑术这才临时加练后,更觉惊讶了。
要按她说的时间算的话,阿菟简直是活脱脱一个马术天才!
她学骑马,才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可在她身上已完全看不出一点行动生涩的影子,说她学了三四年,恐怕也有人相信的。
而在她随同阿菟在马场上跑了两圈后,就见媚娘不知道何时也来到了此地,快马赶了上来,在她的另一侧并驾。
在她下意识地放慢了马速,就成了个三人并行的聊天场合。
除了其中一位参与者的年纪实在有点小之外,画面看起来还是很和谐的。
没有李治在前,弘化公主的许多话也就能说了。
马匹脚下踩着这片洛阳西苑中的草场,头顶的春日暖阳照在人身上,当不必疾驰奔行的时候,倒是久违地让人感到了几分闲适。
又或者,这是因为身在李唐腹地,而不是随时都会面临危险的吐谷浑,才能让她有这种感觉。
“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看还是陛下更担心,我会做出什么影响大唐声誉的事情。”弘化再度开口的时候,话中还有几分自嘲。
但将她夹在中间的母女俩都能听得出,她现在的情绪,比起方才突然爆发那会儿,要好上太多了。
她甚至转头调侃道:“他有没有说,要派多少人将我押送回去?”
武媚娘摇了摇头,答道:“他没说这个。他只说,吐火罗国那边他会让人出使,以确定吐蕃和大食的联合是否确有其事。”
若是这一点能被证实,那么吐蕃的威胁性就应该再上一个台阶来看。自然也会随即重视起吐谷浑和吐蕃的战况。
然而弘化听完只撇了撇嘴,“这话是你说的还是他说的?”
她又不是没跟李治相处过,吐谷浑和大唐之间往来的国书也不少,再加上方才的那出交谈,足够让她看出李治到底是个什么脾性的人。
要说他能在皇后的那番劝说之下收回怒气,这点她信。这是一位天子原本就该当有的政治素养。
但要说他还能在跑马两圈的时间里,就连前往吐火罗调查的决定都做出来了……
呵,这话骗骗没出过长安洛阳的贵女还行,骗她不成。
武媚娘一点也不介意被人揭穿了谎言,“这话是他说的还是我说的没区别,这事情我能做主。”
支援吐谷浑的决定权在李治的手中,但这种无关痛痒的调研,她已有主持的权力。
不管这出调查能不能起到促成合作的效果,但起码,这也是在争取了。
弘化听得出来媚娘这话中的意思,不由将手中的缰绳握紧了几分。
这份从好友这里发出的关切和声援,让她原本混乱的情绪平和了一些。
也或许是因为媚娘此刻的气场和她出口之时的气定神闲,让她也受到了某种感染。
又听武媚娘接着说道:“你也不必觉得我这是在帮吐谷浑。陛下在去年就有意,于吐火罗处建立羁縻都护府,将早年间就逃亡到那里的波斯王子册封为波斯州都督。算是在名义上再对对方做出一番支援。现在也不过是提前再去接洽一番罢了。”
弘化闻言低笑了一声,“行吧,我知道你的意思。”
媚娘既然按照这种方法来说,那就是明摆着不想给她留有心理负担。
她也不多纠结于此事就是了。
比起计较这个,她还不如想想,在回返吐谷浑后,她该如何继续整顿内务,收拢军队,继续和吐蕃周旋。
这才是对她来说直接面对的挑战。
既然大唐暂时不可能对吐谷浑发起支援,除非到了能够腾出手来,或者情况足够危急的时候,那么,她其实也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在这样的思虑间,她稍有起色的心情又重新低落了下去,甚至在又行出了一段距离后,忽然问道:“媚娘,我想问你个问题。”
“你说。”
“如果,我是说如果……”她迟疑了一瞬,最终还是将这个问题给问了出来,“我将我的次子和长女都送到帝都为质,陛下能否善待于他们?”
武媚娘顿时语气严肃,“你这话不要随便乱说。”
弘化眸光微垂,“我都说了,只是如果。”
可就算是对弘化公主还没那么了解的李清月,都不难在此时听出,这位初见之时便有一番豁达气场的李唐公主,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分明是有托孤之意的。
因为她身在吐谷浑军中,还并不只是以一个“王后”的身份存在,便根本无法保证,在和吐蕃的对战中安然退出。
那就并不奇怪,她选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而这话中分明还有另外一重意思——
她不打算放弃争取吐谷浑的地位,就算有了陛下的拒绝,也得继续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