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2 / 2)

“原本王爷是想在姚州建河港的,只是我去了姚州之后觉得地方太小,一路沿江而下,便看到了泸州。”

孙知州颇为自得:“泸州自然是位置优越,自古便是水路枢纽,槿安一如既往的好眼光,比你们家王爷眼光独特多了。”

顾槿安笑了笑:“这不过是我的一点私心罢了,也不知道王爷是否会同意。”

孙知州一听,便知道他的私心定然是为了自己,本还在犹豫亲近晋王是否对自己不好,可转念一想,建造河港对泸州利大于弊,何况这还是槿安替自己争取来的,他总不好让人白帮他一场。

于是,还不知道晋王想要拉拢自己的孙知州便立马让顾槿安写信,询问晋王此法是否可行。

顾槿安当着他的面写好了信,命人送去昆州,不过两三日就收到了回信。

得知晋王答应下来后,孙知州心道这位王爷还算不傻,知道泸州比姚州好。不是他瞧不上姚州,姚州那地接跟昆州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哪里比得上他们这边?

顾槿安还道:“王爷得知大人主动开口,深感大人高义,还叫人待了一批良种。”

“良种?”

顾槿安说得云淡风轻:“昆州贫寒,百姓常食不果腹,王爷为了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特意名人从安南等地筛选粮种,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了这占城稻,此稻种耐旱且产量高,不过三个月便能长成。”

孙知州豁然起身,激动不已:“当真!”

“当真。”顾槿安还道,“王爷还得知,大人家中有两位好农学的公子,便说这稻种到时候让大人上报过去,王爷不爱跟晋王那边打交道,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这稻种是他寻来的,免得再生波折。”

孙知州脸色涨红,这……这等于是将功劳白送给他们一家,他受之有愧啊。

晋王当真大方,不过,槿安肯定也从中替他说了许多好话,这人情他无论如何也还不了了。也罢,日后就老实听晋王的吧。

孙知州不仅答应了修河港,造新船,甚至还放言修建的费用泸州这边拿,不用晋王掏一笔钱。这是他对晋王的投名状,也是为了让顾槿安回去之后底气更足一些。毕竟是忘年交,孙知州怎么不多替他考虑?

游说成功后,顾槿安跟孙家道别,暂回昆州禀明情况。

孙知州也没闲着,带着人就去河岸做准备了。晋王既然如此信任他,他怎么着也得尽快将事情办妥。

路过姚州的时候,还顺便说服了姚州知州,让其答应带人先拓宽对昆州的河道。姚州确实比不上泸州,泸州偏远,他们王爷的军队震慑不了泸州,所以需要花费一番心思,但是震慑姚州可是绰绰有余,说服对方,半是威胁半是哄骗就够了。

姚州知州:“……”

他除了忍还能有什么办法?谁让他们怂呢?

裴元珩早就在家等着顾槿安了,见他带来好消息,只觉得神清气爽。自从离开京城那窝囊地之后,他这运道都跟着顺了许多,这些日子就没有一件事办不成的。

裴元珩是个大方的主,先前没钱,只能让他们将功劳先攒着,如今秦朗在京城大肆揽财,他手上不缺银子,于是奖励便跟不要钱一样地给出去了,跟先前几个一样,给钱给宅子,甚至还从最近新招的一批人里头挑了二十个送给顾槿安。

“你在外办事,手头不能没人,这些人就交给你了,一应俸禄自晋王府出。”

顾槿安有些不好意思:“下官做的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当不起王爷如此看重。”

裴元珩可不这么想,他听顾槿安说起泸州的事后,便觉得游说旁人还是挺费心思的。为了拉拢对方,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另一个孙知州。顾槿安可是从不看老庄的,也不提倡道家思想,更不信奉因果报应,难为他准备这么多了。

但愿孙知州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

泸州一事解决之后,裴元珩便领着人开始浩浩荡荡开掘河道了。

他是修河道的老手了,对于这等事完全是轻车熟路。昆州外的几万大军调过来,不过十日功夫便将两边的河道足足拓宽了三倍宽。

姚州那边刚开挖没多久,便发现对面已经先他们一步挖过来了。姚州知州看这架势都愣住了,发出了跟林钦一样的疑惑:晋王手下的人办事都这么迅速且风风火火吗?

他们到底在着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