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腊肉土豆饭(2 / 2)

周万春用公勺给自己挖来些,用调羹往嘴里送,湿乎乎的土豆泥,入口裹挟着一股馥郁的奶香。

一抿,堆积的土豆泥瞬时在舌尖融化开来,沙瓤质地,食盐带来的咸香,胡椒粉的辛香,配上粘稠的汤汁,绵绵粉粉。

胡椒粉的刺激辛香,有些呛人,呛过之后,回味是咸香与奶味,风味特别。

除了分量少,每人挖来一勺子,没别的毛病。

大盘鸡,入冬后,家里经常会做着吃,添了宽面,吸饱了鸡汤汁的面条,劲道爽滑,比鸡块吃着还香。

里面的土豆块,煮得软糯糯,口感绵粉,一口一个,周万春发现这种作物不止产量高,饱腹感还强,几块下肚,有了三分饱意。

大盘鸡里的面条比鸡块还抢手,宋荔夹走最后一筷子,心满意足的嗦完。

还是加方便面更香,去年便念叨着想要做方便面,因着又炸又烘干,工序繁琐,一直被搁置了。

等忙完南市开业这阵子,可以提上日程。

煎得金黄的土豆鸡蛋饼,油香酥脆,□□煸掉水分,内里又是干香绵软,淀粉感十足。

五花肉干锅土豆片,也是极香的,土豆片粉糯糯,五花肉舀起来油滋滋,干煸掉大部分油脂,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肉部分尤其鲜嫩。

酸辣土豆丝,酸辣开胃,切的薄厚均匀的细丝,经过清水淘洗掉淀粉,口感清爽生脆,与辣椒和香醋来配,简直是下饭仙品。

腊肉土豆饭,更是一绝。

米饭颗颗分明,吸收了腊肉的油脂,在锅中小火焖着,造就了晶莹油润的动人色泽。

咸鲜的腊肉与土豆埋在米饭被小火炕出虎皮。

焦香的小土豆蛋,动人心魄,十足的迷人。

牙齿切割开紧致的虎皮,暴露出幼嫩的土豆沙,不入味,自带了一股子属于土豆的天然绵糯香。

偶尔能吃到腊肉片,微微咸口,扒一口土豆饭,解去腊肉的咸味。

土豆饭里没加盐,只在出锅时加了一点点酱油和葱花,香到冒泡。

宋荔痴迷于碗里的锅巴,焦焦脆脆的油香,令人欲罢不能。

可惜锅巴太少了,每人分到的不多。

饭后,大伙在暖室里烤火。

小翠无意提起,白日在铺子里听绣娘织娘们抱怨孩子没人带,又不能带去上工地方的事。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在看到曾姐女儿拿着树枝,在院子地上写字认字时,宋荔便想过要不要请些女先生,给这些肯上进的孩童启蒙……

自己铺子里,不乏有带着孩子上工的管事和绣娘,帮员工们把孩子安顿好,成立一个类似托儿所的地方。

解决了孩子吃饭、玩耍的问题,这群孩子娘才能认真踏实地留在铺子里继续做工嘛!

那时手头不宽裕,处处要花钱,便搁置了。

现在宋荔手头倒是不差钱,只是没有太多精力,不如从金玉绣坊开始?

当晚,她同干娘商议一番。

听完缘由,如果有个托儿所,的确能留住许多绣娘,周万春自然没什么意见,只要女儿不是杀人放火,她都举手赞同。

次日周万春抵达金玉绣坊,同管事说道。

现任管事也有孩子,而且她们绣房里,外聘的几位绣娘们大多都有孩子,每日要么交给亲戚邻居帮忙看着,要么带来绣坊现在后院里,正有三四个孩子在玩闹。

思己及人,设立托儿所,的确是件好事。

当然也不是全由绣坊掏钱,但凡只要绣娘和管事在宋掌柜名下的绣坊和铺子做工,都可以将孩子送来,还需缴纳一半的伙食费,请女先生的费用,另一半由绣坊这边补贴。

只交一半,这个提议也很让人心动。

管事第一个报名:“要多少钱,回头我把家里的女儿送来,毕竟这里除了可以吃饭,玩耍,还可以读书认字。”

周万春:“还没确定,小孩吃饭花不了多少,主要是请女先生的束修,分摊下来的话,半年大概二三百余文。不过女孩子确实得读书认字,我们铺子里的木管事和小翠管事,以前都是不认字的,现在木管事每日跑去府衙看告示榜,小翠管事替自己赎身,天天捧着本游记看,总是念叨着想去看看金顶云海,想去岭南吃荔枝……”

管事:“是啊,女儿家更要读书了。若读书无用,天下男儿怎么都去拜大儒为师,一门心思科举科考?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开始读书认字,大一些,开始学习管家,打理田产庄子铺子,可惜投生到我的肚皮,没有这些丰厚田产庄子练手,只盼认得几个字,将来不做睁眼瞎,莫要被人哄骗了去。”

感受到对方的爱女之心,替女儿规划前程……不禁令周万春想起她阿爹,阿爹在世时也总是觉得委屈了她,生在商户之家,给不了女儿尊贵的世族身份。

父母之爱,就是常觉亏欠。

阿爹给予的父爱,在后来遭遇不幸的很多年里,让周万春一次次咬牙挺过。

*

同干娘商量后,宋荔便开始留意十里八乡的才女,封建朝代,识字率仅有百分之几,大多数人是文盲,女子能读书认字的更少了。

问了一圈,女先生难聘,倒是有个酸腐秀才家的女儿识得些字,可当宋荔带着盼盼登门拜访时,被对方毫不留情回绝:

“跟你一个女商户搅和到一起,败坏我儿的名声。”

秀才嘛,多多少少有些清高自傲,看不上女商户。

宋荔没法子,带着盼盼回铺子。

在铺子门口撞见杨安慧,听说她们出门是去做什么:“女先生?回头我找阿兄阿嫂帮你问问看。”

宋荔:“会不会太麻烦?”

又听杨安慧说:“不麻烦,几句话的事儿。”

吃饱喝足,杨安慧拍拍屁股回家,见嫂嫂不在家,听门房说是去府衙给哥哥送些吃食。

瞧着哥哥嫂嫂如今的恩爱模样,谁能想到,从前这两人可是毫无交集。

一个心里眼里只有科举前程,一个是家境破败的孤女,却生得国色天香,甫到京都,引来一众世族子弟如狂蜂浪蝶般扑上来……

晚饭桌上,杨安慧提起宋荔想要找女先生,设立托儿所的事。

夏蓁蓁沉吟片刻,主动请缨:“正好我无事,总是闲着,不如由我为这些孩童启蒙。”

见杨习清和杨安慧这对兄妹俩同时看来,夏蓁蓁张了张唇,有些挫败:“虽说我不是什么才女,好歹也识得些字,读过些书册,应该不会误人子弟吧!”

杨习清:“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在后院呆着无事可做,有份事情做是件好事。只是你去做女先生的话,我怕你起不来那么早?”

丈夫和小姑子都晓得自己赖床的毛病,夏蓁蓁也不忸怩:“不能晚些吗?下午授课?”

杨习清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罢了罢了,我看你还是莫要自讨苦吃了。”

眼看丈夫和小姑子各自打理自己的事业,每日早出晚归,独留夏蓁蓁自己守在家,无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也想给自己找点事做,经营一份自己的事业:

“谁说我起不来,真到了那日,我必定能早起。”

事情这么说定,两日后一早,杨习清套上鞋袜,洗漱完毕后,逗了夫人片刻,见她把脑袋埋进被窝里,无奈摇摇头,到府衙上值去了。

两个丫鬟唤了好半晌,也没见知府夫人起床,眼见要完不成任务,正没招时,灵机一动,到隔壁院子请来了杨安慧:“小姐,夫人一直不肯起,眼见着要错过约定的时辰,昨日夫人还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务必喊她起床,现在这可怎么办?”

杨安慧还能怎么办:“你们将嫂嫂扶起,给她穿衣洗漱,塞进马车,送去金玉绣坊。”

两个大丫鬟按照吩咐,将夫人收拾妥当,送进马车。

一路上,夏蓁蓁困得睁不开眼,等马车驶停在金玉绣坊门口,一下子把她瞌睡虫吓跑了。

“今日第一日授课,我这个做先生的,可不能迟到,惹人笑话。”

待她整理一番,从马车走出,一派大家闺秀的端庄模样,挺能唬人。

起码唬住了周万春,还有金玉绣坊的管事。

得知知府夫人纡尊降贵,要来做她们绣坊的女先生,管事美得差点找不着北。

这可是知府夫人啊,这样的金贵的大人物,要来给她女儿启蒙,授课解惑!

同样是官眷,周万春见到夏蓁蓁的周身气度,秀外慧中,温婉娴静,颇有世族主母的风范,联想到自己在京都的粗俗悍妇之名,害怕吓到对方。

清了清嗓子,她将声线柔和几分:“夫人这边请。”

周万春怕吓到这位温婉夫人,夏蓁蓁也怕失了端庄,不茍言笑,做出往常的一派威严之态。

被带领着来到后院一处僻静的院子,临时开辟出的学堂,里面坐了七八名幼童,五男四女,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有十来岁。

望着周副掌柜和管事殷切望着自己,夏蓁蓁的身子有些发僵,问了一遍学堂里每位幼童的认字情况,只有一名七八岁大的小姑娘学过《三字经》《百家姓》,认得上千个字,其余幼童皆是大字不识。

夏蓁蓁给李秀儿单独布置课业,其它幼童,则从最简单的《三字经》开始学习。

周万春和管事有事情要忙,将学堂交给女先生。

回绣房的路上,管事对着夏蓁蓁夸得是天上有地下无:“不愧是知府夫人,瞧着跟仙女似的,刚才我大气都不敢往外喘。能得知府夫人启蒙,我家的小妹真是走大运了。”

周万春温和含笑:“是啊,让你家小妹好好学,以后定有一番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