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蒜苗炒腊肉
去年, 因着种植棉花,让一批农户挣到红利,又得了补贴,去年不敢植棉花的农户见棉花效益好, 今年也想加入种植棉花。
年后, 由于凤仙郡内种植棉花的农户急剧增长, 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府衙不得不颁发规划用地的政策,禁止在粮食用地区域播种棉花。
四月份开始播种棉籽, 提前绘制地图,和测量田地面积的基层官吏不够,从其它部门调拨人手下乡,陆承也带队到郊区支援。
测量绘制的活计又苦又累,工钱低, 大伙怨声载道,瞅见陆捕快摘下腰间红绳串起的两枚铜钱, 妥帖收进衣领内, 一马当先往山坡上爬, 毫无怨言。
手底下的人顿时没了脾气,老老实实跟上。
元宵节后,各大商铺陆续开张。
凡是有伍记酒坊的集市,必然能寻到吕记酒坊的踪迹。
吕记酒坊的烧刀子, 因其味烈, 如火焰在喉燃烧, 因此得名, 在凤仙郡内打出口碑,抢走了伍记不少客源。
去年在集市伍记酒坊的掌柜在吕记酒坊门口闹事, 之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因着伍记酒坊的铺子陆续闭店,再次被宋荔留意到。
从东市经过,从前客源兴盛的伍记酒坊,如今大门挂上铁锁,门口张贴了转让告示。
斜对门的吕记酒坊,才到饭点,若干幼童捏着铜板,替阿爹打上一二酒。
宋荔和盼盼赶着驴车经过,采买食材……
年后,梅嫣乘坐商船返回扬州学艺。
盼盼和阿虫不等在家过元宵,早早从老家动身赶回凤仙郡。
回到家,盼盼去栓驴子,阿虫帮忙搬运竹筐里的食材,干娘从以前的小院回来,挎着只菜篮子,特意从小院菜园子里摘来的蒜苗,白菜和萝卜。
以前添置的小院放着没卖,一方面是她们不差几百两银子,另一方面舍不得院子里的桃树和菜园子。
隔三差五的,干娘会取了钥匙,特意回原来的家收拾整理一番菜园子,拔草,施肥等。
倾注的心血,得到回报,菜园子里蔬菜长得水灵灵,家里的蔬菜调味品几乎没缺过,不必上外头采买,既能得到田园种菜的成就感,又能省下一笔。
家中播种的蒜苗,根系粗壮,蒜味辛香浓烈,这种食材浑身都是宝,蒜须可以拿来做凉拌菜,茎叶切碎了,跟鸡蛋液搅拌均匀,少许食盐调味,美味非常。
除了这些,还可以拿来做主要食材之一。
廊下阴凉处晾晒的腊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晒出蜜蜡的琥珀色泽,在直射阳光的作用下,油脂不断沁出,滴落,晶莹剔透。
地面一滩油脂印子,她们撒了草木灰去油,以免招来蚂蚁等昆虫觅食,但腊肉的油香分子飘荡在空中,勾得才从老家赶回的盼盼和阿虫垂涎不已。
宋荔和小翠每日经过走廊,闻见腊肉腊肠的香气,也不自觉地吞咽口水。
今日灶上的蒸笼屉里,蒸着几根腊肠,给腊肉焯水切片,铁锅烧干,加入五花肉,小火干煸出五花肉里的肥油,五花三层的腊肉很出油,干煸至金黄后,加入一个干辣椒炒出辣椒油香,倒入蒜苗叶,炒至蒜苗叶微微软塌后,少许酱油调味,立即出锅。
因为风干的腊肉里加了食盐腌制,本身自带咸鲜味,不需要再加盐。
另一边的腊肠也蒸熟了,小翠一面烫得直抽冷气,一面将腊肠切成均匀的薄片。
宋荔探头瞧一眼,看到刀锋切割时,一线鲜红油脂溢出,五香粉、辣椒粉的,与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块经过阳光的作用,彼此融合,交织转换一种奇特的腊味异香。
为了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一盘腊肠,有酱色五香味,色泽如石榴红的香辣味。
腊肠一上桌,立时吸引来所有人的目光,无它,实在是因为刚切好的腊肠片太过迷人。
烛火下,缓缓流动的晶莹油汁,诱得人挪不开眼。
宋荔也挪不开眼,夹来片色如红宝石的香辣腊肠片,入口肉质不干不柴,因着猪肠隔绝空气,使得拌了辣椒粉的肉块充分吸收了油脂,满口油香,韧劲十足,嚼着吃,越嚼越香。
寻常腊肠只需晾晒半月左右,凤仙郡气候湿冷,得晾二十余天,经过时间的酝酿,辣椒面的辛辣完全浸入到肉质内,香辣咸香,下饭一绝。
另一道蒜苗炒腊肉,非熏制,有些类似凤仙郡本地的风干咸肉,看似寡淡,瘦肉本分干香韧劲,风味咸鲜,尤其是五花肉的肥肉部分,色如琥珀,薄得几近透明的腊肉片,动人心魄。
牙齿切割时,能感受到油脂缓缓流泻,脆嫩的蒜苗叶,辛香之余,一丝回味微甜,简直绝了。
就着几片蒜苗叶和腊五花肉,疯狂扒饭,宋荔扒了两碗米饭,吃得很撑。
饭后,望着厨房一角悬挂着一面墙壁的腊肠腊鱼腊肉等,去年辣味不够吃,今年她特意做了许多,应是能吃很久,除腊肠,腊鱼肉外,另做了风干腊鸡、腊鸭等。
腊肠大户如宋荔,对于家中囤积的大量腊货,心头一阵踏实。
家里有粮,心不慌。
饭后,宋荔去自家地窖转悠一圈。
从前摆放几面墙壁的水果罐头,年前售卖掉了大半,如今货架空旷,角落里堆积了些年前囤积的南瓜。
现在粮价不贵,还可以囤一波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粮食,还可以准备些应急的物资,以开水泡开的方便面,或是压缩饼干,有了这些干粮,即便遇到灾祸躲在地窖里,也能支撑很久。
有了地窖,得赶紧备上物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大周朝相较其它朝代,相对国家比较安定,但也时常遇到干旱水灾引发的暴乱,刚穿来是,营州萍县,便因为百姓吃不上饭,直接造了反,杀进县城,将知县一家子残忍杀害,抢米抢粮……
想到这里,宋荔觉得尽快备物资的事情,得提上日程。
尽管凤仙郡安稳太平,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见天色还未黑下来,宋荔带着盼盼一道出门去骡马市购买马匹。
家里的马圈准备妥当,前些日子因着休假,在家咸鱼躺,懒得往外跑,一日一日拖延,今日不能再拖下去了。
转悠一圈,选到一匹售价高达六十两银子的马匹。
回城路上,盼盼按照赶驴车的法子,赶马车,似乎也不难。
宋荔毫无形象地歪在坐凳,胳膊斜斜靠着茶几,懒散畅想——如今她也算有房有车,房子不算城中最拔尖的地段,却也不差,周边居住的都是富商巨贾,大概就是二三环的房产,家中驴车和马车各一辆,名下另有几间北市的商铺。
以后宋荔即便不经商,只要不赌不毒,这些产业,光是几间靠几间商铺收租,足够她衣食无忧的过完一辈子。
待一两月后,铺子挣了钱,到郊外购置些田产,做个小地主婆,美滋滋,想吃什么种什么,庄园果园还会远么?
有房有车有铺面,还有田产,就什么都齐全了。
进了巷子,从后门将马匹牵回院子,小翠和阿虫围了过来,东摸摸,西看看,对着骏马一阵稀罕。
“六十两银子呢,我得攒多久,才能攒到六十两银子啊!”阿虫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愣是没数明白。
“按你一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只要三十个月便能攒到。”旁边的小翠替阿虫答疑解惑,如今她读了书,认了字,从书籍里学到很多道理,越是了解,越是对这个时节少了许多期待和遐想,此刻伤春悲秋道:“是啊,一匹骏马六十两,能买几十个我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竟是不如头畜牲。”
小翠被牙婆卖给花妈妈时,才卖了三两银子,一匹马,能抵得上二十个她这样的奴籍丫头了。
宋荔心道,果然读书能使人明事理,小翠如今识了字,奴性思维逐渐发生转变,现在已经具备思考,学会认识和保护自身段位基本权益……
*
没有大公鸡打鸣,一夜安睡到天色微亮。
清早院子笼罩在薄雾之中,吃过香甜的南瓜粥,给鸡驴喂了些南瓜块。
她们住处离北市不远,步行一盏茶的功夫,周万春习惯了步行,不耐烦乘坐马车,况且阿虫也不会赶马车。
宋荔跟盼盼赶着马车去东市,又去丹朱街……驴子上午喂过草料和南瓜块,留在家中拴着。
昨日推出的焦糖热橙茶,反馈不错,今日多做些售卖,宋荔把用料法子书写下来,拿给佘婆子熬煮,她另有其它重要任务。
制作压缩饼干不难,无非就是高油高糖混合物。
压缩饼干的高热量高碳水,能带来饱腹感。
这个朝代没有起酥油、膨化剂等添加剂,不过这可难不倒宋荔,她在外面铺子买来花生酱,按照烘焙曲奇的法子,往花生酱里添入黄油、面粉,蜜糖、少许食盐,按照曲奇的烘焙时间,只试验两次,熟练掌握技巧。
先少量尝试烘焙一批,品尝后,味道怪香的,花生味浓,奶香味足,一不小心,将整块曲奇全部吃下。
才吃过午饭,这会子担心被撑到,她甚至不敢喝水。
主材料以面粉、黄油和花生酱烘焙的曲奇,都是高热量高碳水的食材,简易版的压缩饼干应该不叫抗饿。
她将晾凉的花生曲奇塞进干净无水的陶罐里,塞得满满当当,尽量不让多余空气跑进去。
怕饼干受潮,往里塞了两只石灰纱布包,扣上盖子,封上粗布和黄泥,隔绝掉空气和细菌,应该能保存很久。
剩下些花生曲奇,被宋荔装进竹筒,填了石灰包,塞上木塞,做出的四五只,拿来送给铺子里经常外出巡店的老顾客。
收到只竹筒,王福拿起来摇晃,听不见声,能感觉到里头有活动的东西:“里面是什么好吃的?”
即便对方不问,宋荔也会提醒:“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每次只能吃两三片,然后饮下半碗水,应该会有饱腹感。”
王福的眼睛突然瞪大:“只吃两三片,便能饱腹,竟是如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