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何事了”
“是蜀军的消息,南郡和章陵郡主动请降后,蜀国公派使者到达了南阳郡。”中年道人忍不住一叹:“吞并的这样快,真是”
中年道人说着,将信笺递给了对面的一人手中。
“什么南阳郡也不稳了要投降蜀军”这人讶然说着:“蜀国公的气运,已达到这程度了”
中年道人半眯的眼眸霍的睁开,原本脸上的一丝淡然也消失殆尽,变得凝重非常。
回想到自己门派十几年来的损失,中年道人长长的叹了口气:“南阳郡再失的话,只怕荆北大势就不可扭转了,对楚侯的支持,必须速速决断。”
荆州汉津县
汉津县位于汉江西岸,古时这里设有官渡,素有“小汉口”之称。
虽说是县城,却修筑巨堡,成为官渡。
这里每天车水马龙,万帆竞发,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汉津港中,此刻集结了五万军,步卒二万,骑一千,水师两万。
王弘毅视察着水师,左右秘书阁和亲卫各司其职,紧紧跟随。
“报”一个骑兵飞快而来,到了百步外,飞身下马,受到检查后,上前跪拜在地。
“主上,这是少监的情报,请主上过目”说着,这骑兵双手高高举起,手中正是放在一封密信。
“少监的紧急情报”听到这个骑兵的话,王弘毅立刻心中一动。
亲兵到了骑兵前,小心翼翼的取过来密信,检查完毕,走到了王弘毅面前,将这封密信递到了王弘毅的手中。
打开密信,王弘毅飞快看了起来。
不过片刻之间,王弘毅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手铳已经制造出来了”
手铳细长管状,口径15厘米,全长35厘米,由于王弘毅的指点,由用火绳直接插入点火孔点火,改为在点火孔装填引火药,再用火绳引燃,可以说,基本上直接进化成了火绳枪。
当然这射程很低,只有二十步,在船上有效,因为隔着船放枪,在步战中反而基本无效,因为敌军二十步转眼就到,只有被虐杀的份。
“还有手火弹。”
手火弹,就是陶雷的改造型,一般为圆形,还有数个凸起的角,这角是落在对方船上,不至于太滑而滚出去。
里面装有油火和火药,体表开有一个小口子放置引信,点燃后落到对方船上,引起小规模爆炸,引发熊熊烈火,可由手抛,更可以用竹杆,还可以用微型抛石机。
“终于达到了明朝朱元璋水战陈友谅的水平了。”王弘毅不由仰天大笑。
水师现在虽然扩军到两万,但是还是粗建,远比不上吴楚水师,这点王弘毅相当清楚,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利器”。
朱元璋与张士诚争霸时,就大量使用火器,而且过程非常精彩。
主要有火铳、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大小火枪、火箭、神机箭、火蒺藜以及燃烧xg火器“没奈何”。
火铳是水师基本装备,不过这时火铳装填弹药比较慢,不能连续射击。
王弘毅的真理三标准产生的结果就是:“制定标准,形成制式装备,去除hu样,统一生产”
考虑到实际,现在大炮来不及生产,那就只集中火铳和火雷,这手火弹,实际上就是火蒺藜的变种。
这也是现在技术能达到程度。
只是超越的见识,还是起了重大作用,首先就是手铳的“火绳枪”化,大大减少了装填时间,并且可以推行“三段射”。
其次是火药和油火hun合产生的手火弹,更是对付木制船只的利器。
有了这些,终于放心下来,王弘毅令着:“令赶到襄阳的少监工匠,立刻统一制造,不惜代价。”
心中突然想起一事,就是朱元璋大战前,封死了船门和梯子,使水军将士无路可逃,只能死战或者战死,心中就决定采取这样的方法。
在这样的办法下,水师要不就大胜,要不就是全军灭亡,可这样的全军灭亡,就算失败,吴楚水师也只有伤亡惨重的结果这就是水师版的背水一战。
说实际,就算有火器,王弘毅信心还不是很足。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第一百六十八章 火器下
荆州南阳郡。
南阳郡的郡城,有着上百年历史,前后经历几次变迁,旧城改建,新民迁入,诸多变革,终使这一座大城,在荆州境内与别的几郡分庭抗礼,焕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城墙之上,站着一个中年男子,他的气度不似寻常官吏,只是站在那里不动,便颇有威严,四十出头的年纪,一缕黑色短须,随风飘荡。
一身上好锦袍外面是一层薄甲,甲胄金光闪烁,由上等金属打造而成,在他身边,有着几名同样身穿盔甲的男子,却借略后错着他半步。
身穿儒袍的文士离他最近,应是他的亲信之人。
此刻,这些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郡城的城下。
此时的南阳郡已被肃杀之气笼罩,郡城外面,三万蜀军虽沉默着,却毫不客气的将这座大城围的严严实实。
这三万人中,有二千人是骑兵,手持着长刀,刀锋锋利,在阳光下反射一道道光。
别的虽是步兵,盔明甲亮,沉默着的同时,散发着逼人的杀意。
排列整齐的大军,各旗帜密密麻麻,迎风飘舞。
三万人,每五百列一小阵,各小阵又列出了一个大阵,一眼看去,望不到边。
看蜀军的威势,城上士兵,都发出粗重的喘息之声。
这三万人中,旗帜鲜明,书着一个大大“王”字,旗帜随风飘动,让城楼之上的人看的无比清楚。
蜀国公王弘毅,果然攻过来了
不久前派了使者,太守萧史摇摆不定,厚宴款待,却不肯爽快答应,不过王弘毅那允许他拖延时间,过了十日,见没有回答,就立刻起兵。
这次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