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没有资本家的压迫,那里的孩子能上学,人们能吃饱饭。
就像丈夫生前给她讲的,苏联曾经的样子。
渐渐的队伍汇聚到了一起,队伍里一共有300多号人,来自十四个加盟共和国的不同角落。
有来自白罗斯的老钳工伊万诺夫,他的工厂被外国资本收购后,工人们的工资被克扣到难以糊口。
儿子因为带头罢工被抓进了监狱。
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牧民卓娅,她的牧场被地主抢占,丈夫为了保护羊群被枪杀。
还有来自格鲁吉亚的年轻教师米哈伊尔,他因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列宁的故事,被白匪追杀,不得不连夜逃亡。
每个人都拖家带口,背着简单的行囊,行囊里装着最珍贵的东西。
有的是一枚红星徽章,有的是一本破旧的《共产党宣言》,有的是家人的照片。
他们沿着密林边缘前行,避开白匪的巡逻队和资本家的私人武装。
脚下的路崎岖难行,积雪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妈妈,我饿。”
娜佳的声音微弱,娜塔莎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硬得像石头的黑面包,这是他们一天的口粮。
她掰了一小块,小心翼翼地喂到娜佳嘴里,自己则啃着面包屑,就着雪水咽下去。
伊万诺夫看到这一幕,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把晒干的野果,递了过来。
“给孩子吃吧,我还能扛得住。”
娜塔莎摇摇头,想要推辞,却被伊万诺夫硬塞到了手里。
“我们都是一家人,为了孩子,为了未来,再苦也值得。”
伊万诺夫的声音沙哑,脸上布满了风霜,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想起了工厂里曾经一起奋斗的工友,想起了五一劳动节时飘扬的红旗。
这些记忆像一团火,在他心中燃烧,支撑着他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队伍行进到第三天,遇到了一场暴风雪。
狂风呼啸,能见度不足一米,雪花像棉絮一样砸下来,几乎要把人淹没。
卓娅的小儿子突发高烧,浑身滚烫,哭闹不止。
卓娅急得直掉眼泪,却毫无办法,他们没有药品,甚至连一块干净的布条都没有。
鹰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眉头紧锁。
“必须尽快找到避风的地方,否则孩子会有危险。”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伐木场。
“大家跟我来,快!”
他背起孩子,带头冲进风雪中。
伐木场的木屋早已破败不堪,四处漏风,但至少能挡住一部分风雪。
大家七手八脚地找来干柴,鹰用打火机点燃了篝火,木屋里终于有了一丝暖意。
米哈伊尔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用油纸包着的《共产党宣言》,借着篝火的光,轻声读了起来。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起初,只有几个人跟着轻声哼唱,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歌声低沉而有力,穿透了木屋的墙壁,回荡在风雪交加的夜空里。
卓娅抱着退烧的儿子,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泪水里有感动,有希望,还有对压迫者的痛恨。
娜塔莎紧紧搂着娜佳,看着篝火旁一张张坚毅的脸,心里充满了力量。
她知道,只要他们团结在一起,只要红色的信仰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