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初探虚实(2 / 2)

他又翻了几页,忽然停在一处:“你再看这个 —— 永昌十四年春,‘购置官服及仪仗配件’,支出五百两。咱们县衙上下不过三十来号人,就算每人一套新官服,也用不了这么多钱,更何况仪仗配件去年才新换过。”

两人一上午没歇着,逐页核对,又找出了好几处可疑条目:“补贴乡绅代缴赋税”支出八百两,却查不到具体代缴的乡绅名单;“购买赈灾粮种”九百两,可去年到今年都大旱,粮种根本没下发到农户手中;“河道清淤民工食宿杂费” 八百两,大兴县只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往年清淤最多花一百两,今年这笔支出却翻了八倍。

更蹊跷的是,这些可疑支出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近一两年,且经手人不是梁欢,就是马义、牛武,或是那个被灾民“误杀”的前任县尉。

每一条都有签字画押,手续齐全,单看某一条,似乎都能找理由搪塞过去,但凑在一起,便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巨额亏空隐藏在“合理”的名目下。

“他们肯定有本真账本。”

柳青合上账册,眉头紧锁,“这些明面上的账,都是做给外人看的,真实的收支,说不定记在别的地方。”

苏康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外的老槐树:“真账本不好找,但实物证据总能找到。比如粮仓的粮食数量、银库的结余,只要跟账册对不上,就是他们的把柄。”

正说着,门外传来衙役的声音:“苏大人,梁县丞派人来请,说今晚在后衙花厅备了薄酒,给您接风洗尘,弥补上次的仓促。”

苏康眼底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应道:“知道了,转告梁县丞,本官届时一定到。”

傍晚时分,后衙花厅已摆好了宴席,虽不算奢华,却也有鸡有鱼,还有一坛上好的女儿红,比平日衙门的伙食精致得多。

梁欢穿着一身藏青色常服,早早地在门口等候,见苏康过来,立刻笑着迎上去:“苏大人来了!快请进,酒菜刚备好,就等您了。”

花厅内,马义、牛武和李林甫已坐在桌旁。

马义穿着绸缎长袍,手里把玩着一个玉扳指;牛武一身短打,腰间别着把弯刀,显得粗莽撞撞;李林甫则穿着素色长衫,端着茶杯,神色淡淡的,没什么表情。

“苏大人年轻有为,心系百姓,这几日施粥的事,全县百姓都在夸您呢!”

梁欢率先举杯,笑容满面,“这杯我敬您,祝咱们大兴县早日渡过难关!”

苏康浅啜了一口酒,语气平淡:“梁县丞过奖了,本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若是让灾民闹起来,不仅你我脸上无光,传到京城,咱们都没法交代。”

马义立刻接话,小眼睛滴溜溜转:“大人初来,可能还不知道。咱们这大兴县看着普通,京城里不少贵人都在这儿有田庄产业呢!有些事啊,牵一发而动全身,您日后处理政务,可得多斟酌斟酌。”

他话里有话,半是提醒,半是威胁,暗示苏康别得罪背后的人。

苏康故作惊讶,放下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哦?竟有此事?多谢马主簿提醒。不瞒诸位,当年我虽中了状元,却无发财的命。家里虽是布商世家,可我早就放弃了家产,如今手里的银钱,都是放弃家产的那些补偿。本想着安安稳稳做一任官,谁知刚上任就碰上天旱,自掏腰包搭进去施粥,如今手里都快空了,真是时运不济啊!”

他说这话时,故意皱着眉,眼神里带着几分“窘迫”,连端酒杯的手都似有若无地顿了一下,活脱脱一副“空有状元名,却没家底撑”的穷酸模样。

梁欢、马义、牛武三人交换了个眼神,眼底的警惕渐渐淡了,多了几分鄙夷——这货,原来也是个想捞钱的主,那他们还怕个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