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乾风云起苍穹 > 第311章 党争的妥协

第311章 党争的妥协(2 / 2)

保和殿上,周主事捧着账册大声禀报:“启禀陛下,武陵县政绩句句属实!臣查了县衙三年账册,赋税逐年递增;走访了三十个村寨,汉人说苏康修的水渠浇了千亩田,苗人说他帮着建了织布坊;连之前被擒的劫匪都招认,是苏康设伏断了他们的退路 —— 百姓还托臣带来谢恩状,五千多户签名,没有一个人说苏康不好!”

吴参军也补充道:“臣查了县学,现有苗人、彝人学生三百四十六名,苏康让人翻印汉文书籍,还请了先生教他们识字;商市每日交易额超万两,比三年前多了数十倍不止。”

证据确凿,赵天睿的脸沉得能滴出水,却仍不肯罢休:“父皇,苏康虽有政绩,可他才二十五岁,武陵县事务简单,若一下子升知府或调入京城,恐难担大任。不如调他去京畿附近的州县当县令 —— 那里离京城近,事务繁杂,正好让他历练,日后再提拔也不迟。”

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叭叭”响,将苏康调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日后要找他的麻烦就更方便了。

“二弟这是怕苏康抢了你的人?”

太子立刻反驳起来,语气中带着刻意的挑衅,“苏康能让穷县变富县,能调和汉苗矛盾,这般本事当知府都绰绰有余,还当县令,岂不是屈才?父皇,儿臣以为该让苏康入户部,既能熟悉中枢事务,也能帮着打理赋税,比在大兴县当县令有用得多。”

他根本不在乎苏康能不能胜任户部的差事,只知道二皇子不想让苏康进京任职,自己就偏要提 —— 只要能让二皇子一党不痛快,就是赢了。

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刘文雄看着殿内的争执,心里一阵发凉。

他知道太子不是真心惜才,只是把苏康当棋子;二皇子更是为了私愤,一心要打压苏康。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上前打圆场:“陛下,臣有一议,就让苏康调任大兴县县令吧。大兴县是京畿赤县,品秩为正七品,比武陵县的正八品高两级,也算是有所擢拔;且靠近中枢,陛下也能随时考察苏康的才干。若他在大兴县仍有佳绩,日后再升知府、入中枢,也更顺理成章。苏康是个好官,别让他卷进太多党争才好。”

他这话既是为苏康争取,也是想让这场争执赶紧落幕 —— 再吵下去,苏康恐怕连大兴县县令的职位都保不住,先将苏康移到京城附近再说。

皇帝听罢,觉得有理,点头道:“就依左相所言,吏部拟调令,让苏康任大兴县县令,品秩升两级。”

退朝后,太子对王瑾笑道:“虽没让苏康进中枢,却也没让二弟如愿打压下去,算不错了。日后盯着点大兴县,苏康要是有什么动静,及时汇报给我。”

赵天睿回到王府,把核查册摔在地上,气得骂道:“一群废物!连点错处都查不出来!”

他派出的人,都没能查出苏康有何问题。

张谦躬身道:“殿下别急,苏康去了大兴县,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日后有的是机会找他的麻烦。韩诚的事,也能慢慢查……”

赵天睿眼神阴鸷:“查!继续查!我就不信苏康能一辈子滴水不漏!还有,盯着武侯府,林婉晴那边也别放松 —— 苏康和武侯府绑在一起,只要拿捏住一头,就能让另一头难受!”

刘文雄站在吏部衙门外,看着礼部尚书杨舒明拟好的调令,轻轻叹了口气。

调令上“大兴县县令”五个字,是苏康的升迁,却也是党争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