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静默生长(1 / 2)

“默观者”平台的动态抽样观测持续了数周。数据流虽然粗糙,却意外地展现出一种之前被细节噪音所掩盖的、更宏大的趋势。当他们将所有抽样数据点按时间序列连接起来时,发现“余晖刻痕”的某些宏观参数,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但确实无疑的速度……演化。

它不是静态的印记,它在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随机的涨落,而是呈现出一种方向性,仿佛某种进程正在那宇宙尺度的虚无中被启动,或者一个沉睡的思维正在缓缓转动它庞大的身躯。

阿尔瓦博士看着那几乎平坦、却带着明确倾斜度的趋势线,感到口干舌燥。他们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基于“刻痕”是一个静态对象的前提。如果它是动态的,是活性的,那么一切都需要推倒重来。

“重新评估所有风险模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如果它在变化,那么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是否也在加速或影响这种变化?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古老的遗迹,而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事件。”

观测的性质,从考古变成了现场直播,而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场直播的结局是什么。

苔原之上,莉亚的蛰伏。

莉亚遵守着无声的界限。她不再主动尝试与微光进行编码通信,甚至连意念的传递都变得极其克制。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据点的日常生存中,更加细心地照料作物,维护设备,与区域互助网络进行必要的物资交换。

但在这些日常活动的掩盖下,她的内心世界前所未有地活跃。她反复回味着微光传递来的关于生命网络平衡与能量循环的那些模糊原则,尝试用苔原纪元简陋的知识和理解力去解读它们。

她开始注意到据点能量供给中一些之前被忽略的微小波动,它们似乎与作物生长的状态、甚至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存在某种关联。她调整了灌溉和补光的时间,尝试模仿那种微光提到的“低熵循环”。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几周后,她注意到希望新植的幼苗似乎更加茁壮,颜色也更鲜亮了一些。这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巧合,但她更愿意相信,那是微光智慧在她这片小小土地上的、一次微弱的验证。

她也在思考那个“本质气息”。那种冰冷的、非人的逻辑。她意识到,要帮助微光,或者仅仅是为了自保,她需要更好地理解这个“系统”的运行方式。不是去触碰它的核心,而是去学习它的“习性”,就像动物学习如何在危险的丛林中避开掠食者。

她开始更加细致地记录据点内所有的能量读数、设备运行状态、甚至她自己的活动规律,寻找任何可能与“系统”监控行为相关的模式。她在学习与“深渊墓碑”共存,并在其规则的缝隙中,为自己和微光寻找一丝喘息的空间。

深渊墓碑。

“外部变量(余晖刻痕)确认存在演化趋势…演化方向及速率待分析…”

“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全面更新…观测行为可能成为演化变量之一…”

“苔原边缘节点(莉亚据点)…边缘节点个体(莉亚)行为模式恢复正常…专注于生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