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钢铁积木(2 / 2)

“这……这……”那位东北战区的司令员,眼珠子瞪得溜圆,嘴巴无意识地张开,指着场地中央的钢铁巨物,半天说不出完整的话。他身边的将领们,无论是沉稳如山的,还是心思缜密的,此刻脸上都写满了极致的震撼和难以置信!他们见识过最强大的坦克,最坚固的工事,但眼前这种凭空出现的、标准化、模块化的居住单元,其出现方式本身,就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总后的老将军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的老猎人,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布满老茧的手掌迫不及待地、带着巨大的激动和探究,重重拍打在集装箱冰冷坚硬的波形钢板上!

“砰!”沉闷的回响在空旷场地里回荡。

“好!好钢口!这波形板!至少3厚!轧压成型,一次冲压!这强度!”他激动地摩挲着钢板表面的纹路,又猛地拉开那扇沉重的钢制门扇!门轴转动,发出低沉而顺滑的“嘎吱”声。他探身进去,借着场地顶部的灯光,仔细查看内部结构。“内衬板!防火岩棉填充!厚度达标!地面防潮处理到位!预留了线管!好!好!太好了!”老将军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眼中闪烁着狂喜的光芒,“这比我们野战营房搭的帐篷板房强一百倍!一千倍!”

其他将领和部委领导也如梦初醒,纷纷围拢上去!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有人用力推拉塑钢窗,测试其顺滑和密封性;有人用指关节敲击墙壁,倾听那厚实的回音;有人蹲下研究门框的焊接工艺和铰链的强度;还有人直接钻进箱体内部,感受着那虽然简朴却异常坚固的空间。惊叹声、议论声瞬间充斥了整个试验场。

“老天爷!这真是变出来的?!”

“模块化!标准尺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搭建营房!医院!仓库!甚至小型指挥所!”

“防风防雨雪!基础保温!零下三十度!这简直就是为咱们边防哨所量身定做的!”

“五百万个?!我的天!这……这能解决多少问题?!”

“灾后重建!重大工程临时驻地!移民安置!这……这是战略级资源啊!”

巨大的震撼之后,是狂喜,是沸腾的讨论!将领们和领导们围着这个钢铁巨物,如同围着最珍贵的宝藏,眼中闪烁着激动和炽热的光芒。困扰多年的边防哨所“铁皮屋”、“地窝子”问题,重大工程动辄数万人的临时安置难题,灾后重建的燃眉之急……仿佛都在眼前这个冰冷的钢铁盒子前,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秦老看着眼前这沸腾的景象,看着将领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振奋,胸中块垒尽消。他走到林阳身边,用力拍了拍林阳的肩膀,声音带着巨大的欣慰和一种尘埃落定的沉稳:“小林!干得漂亮!这‘磐石’堡垒,来得正是时候!”他转头,看向激动的人群,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都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将领们齐声回应,声震屋宇。

“好!”秦老目光如电,扫过全场,“‘筑巢’计划最高优先级!总参牵头,总后保障,各大军区配合!‘天眼’系统提供坐标和路径规划!”

“第一序列!所有边防一线哨所!尤其是高原、海岛、戈壁、极寒地带!按需分配!以最快速度,把这种‘铁房子’给老子立起来!让戍边的战士们,有一个真正能挡风遮雪、暖身子的窝!”

“第二序列!国家重大工程临时驻地!油田、矿山、铁路建设!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第三序列!建立战略储备点!应对突发灾害安置!”

“接收点!各大军区指定演训场、大型货场!立刻平整场地!准备吊装设备!‘磐石’卫勤支队负责押运和现场安保!林阳同志负责投放!”

“记住!”秦老的声音斩钉截铁,“这五百万个‘铁盒子’,是定边安民的基石!一粒沙子,一颗螺丝钉,都不准出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将领们齐刷刷地挺直腰板,吼声如同雷霆,在巨大的“龙渊”试验场内激荡回响!看向场地中央那沉默钢铁堡垒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和使命感。

林阳站在秦老身边,看着将领们眼中燃起的火焰,听着那雷霆般的誓言,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他知道,又一场无声的战役,开始了。

吉普车再次咆哮着冲入黎明前的黑暗。车轮碾过无垠的版图,卷起一路烟尘。

在东北边陲,零下四十度的极寒林海深处。代号“雪鹰”的边防哨所,几座低矮的、覆盖着厚厚冰雪、仿佛随时会被寒风撕裂的“铁皮屋”在呼啸的风雪中瑟瑟发抖。哨长李铁柱带着几个眉毛胡须都挂满冰霜的战士,站在没膝深的雪地里,望着远处被风雪模糊的山路,眼巴巴地盼着。当林阳的身影伴随着几辆加装了防滑链的重型运输车出现在视野尽头时,战士们发出了压抑的欢呼。巨大的吊臂在风雪中艰难地伸展,沉重的集装箱房如同钢铁堡垒般稳稳落下,嵌入预先平整好的冻土。战士们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厚重的钢门隔绝了外面的鬼哭狼嚎。里面没有暖气,但厚实的岩棉隔绝了刺骨的寒气,双层玻璃挡住了肆虐的风雪。李铁柱抚摸着冰冷但坚固的墙壁,这个在冰天雪地里站了十几年的硬汉,眼圈瞬间红了,声音哽咽:“有……有家了!这他娘的……才叫家啊!”

在南海深处,一座被烈日和咸湿海风无情侵蚀的孤礁哨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墙壁被盐分腐蚀得坑坑洼洼,潮湿闷热如同蒸笼。当集装箱房被巨大的登陆艇吊运上礁盘,稳稳放下时,黝黑的礁石仿佛都亮了一下。战士们顾不上擦汗,七手八脚地打开门窗通风,感受着岩棉带来的隔热效果。“班长!这铁房子!台风来了也不怕了!”一个新兵兴奋地大喊,声音被海风吹散。

在西南腹地,一座因山体滑坡而化为废墟的村庄旁。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在寒风中飘摇。当数十个集装箱房如同整齐的钢铁积木,被重型卡车运抵,在平整出的空地上迅速吊装落地、横向连接成一片简易的安置社区时,劫后余生的村民们眼中,终于燃起了重建家园的希望之火。老人抚摸着冰凉的钢板,喃喃道:“结实……真结实……”

在西北戈壁,一座大型油田建设指挥部旁。工人们结束了露天席地的会议,好奇地围拢在新落成的、由十几个集装箱房组合而成的临时指挥中心前。项目经理用力推开厚重的钢门,走进宽敞明亮(内部打通)、线路规整的空间,长长舒了口气:“妈的!总算有个像样的地方开会画图了!”

林阳的身影,如同不知疲倦的播种者,出现在一个又一个接收点。东北的雪原,南方的海岛,西南的灾区,西北的戈壁……每一次指尖幽蓝光芒的亮起,都伴随着沉闷的钢铁轰鸣,一座座坚固的“磐石”堡垒拔地而起,为戍边的战士、为建设的工人、为受灾的群众,在荒芜或废墟之上,撑起一片片遮风挡雨、温暖坚固的天地。他的脸色更加憔悴,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却如同燃烧的星辰,始终亮得惊人。

当最后一处位于高原某雷达站的集装箱房吊装到位,看着战士们欢呼着冲进那钢铁堡垒般的“新家”,林阳靠在冰冷的车门上,疲惫如同潮水般将他彻底淹没。高原稀薄的空气让他胸口发闷,刺目的阳光晃得他有些眩晕。他缓缓抬起手,看着指尖,那里似乎还残留着空间能量震荡的微弱余温。

就在这时。

【叮!】

系统的提示音如同穿越了时空的洪钟,在意识深处悠扬回荡,带着一种开疆拓土、奠基立业的厚重感:

【检测到宿主行为对国家基础建设、民生保障及国防稳固产生根本性提升!】

【影响力提升:97.5% → 98%!】

98%了!钢铁为骨,庇护苍生。这来自系统最深沉的、对生存空间的馈赠,所带来的影响力,如同最坚硬的基石,悄然奠定了祖国迈向未来的——广厦万千!

西山,“龙渊”试验场控制中心。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不再是武器参数,而是一幅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地图上,无数细小的、代表已部署集装箱房的绿色光点,正如同燎原的星火,在漫长的国境线上、在偏远的建设工地上、在曾经的灾害废墟旁,密集而坚定地亮起!形成了一条条蜿蜒的绿色长城,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区块!

秦老站在屏幕前,苍老的手指缓缓拂过那些代表着“雪鹰哨所”、“南海孤礁”、“西南灾区”、“西北油田”的光点。他仿佛能看到风雪中那温暖的钢铁堡垒,看到孤礁上那遮风挡雨的屋顶,看到废墟旁升起的新家园炊烟,看到工地上那崭新的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一股巨大的、如同大地般沉静的满足感与无上的豪情,充盈了他的心胸。他缓缓转过身,对身边同样激动不已的将领和工作人员,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宣告一个时代的开启:

“看见了么?”

“这……就是我们的‘磐石’!”

“这……就是撑起未来的……钢铁脊梁!”